四川省内江市44岁的农民刘荣,自从当地大学生村官指导他在电脑上“叫卖”高档苗木后,现在一个月挣的钱抵过去一年,在当地传为美谈。
刘荣的变化不是个例。如今,东兴的紫皮大蒜、威远的羊肉汤、隆昌的手工豆筋……众多带有浓郁内江特色的土产品借助大学生村官的手飞向全国。短短几个月,这些年轻的“电商掌柜”兴办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家、电商综合服务点110家、农产品采集站和物流站100家。
去年,内江市启动“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电商发展”计划。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的实际,该市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村官群体,以发挥他们的“酵母”功能,做大做强电商“蛋糕”。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打出了一整套培训“组合拳”,着力培植农村电商发展的活力因子。市委组织部开办了两期电商专题培训班,全市619名大学生村官全覆盖;淘宝华西商学院落户内江,阿里巴巴资深专家提供定制课程;团市委启动首个青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文化月,为包括村官在内的青年创客提供电商培训、创业沙龙等服务;市电子商务促进中心加快了物流配送、涉农信息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设……
“虽然时间不长,但基层党建嫁接农村电商的模式已呈现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莫冬虎说,眼下,村官们牵头实施的“四个一”活动正在向纵深推进。“缴一次费、转一次账、购一次物、卖一件商品”,不仅让上了岁数、不会用电脑的党员干部见识了网络的神奇,还辐射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试水“触网”。
在隆昌县金鹅街道光照村党员电商服务点,大学生村官洪家明介绍,他在一次院坝会与村民闲聊时得到灵感。村民们反映,光照村交通不便,村民缴电话费、买日用品很麻烦。不久前村电商服务点挂牌成立,覆盖周边5个村,2个多月就为村民代购610笔、金额38万元。在获知不少村民家中养的土鸭销售困难时,洪家明又萌生了新想法,按饲养时间长短,将土鸭包装成“年份鸭”上网,“1年期的120元、2年的200元、3年的400元一只。”让洪家明没想到的是,销售居然迅速火了起来,“淘宝农村项目四川片区的负责人还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农村电商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去年10月,市中区朝阳镇洪家寺村,黄橙橙的柑橘漫山遍野。村民们当下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不久前村里举办的金橘采摘节。采摘节的策划者,是去年8月才到洪家寺村担任副书记的大学生村官赖明。通过他的网络推介,第一届“橙色朝阳”柑橘采摘节办得很成功,很多城里人慕名前来,采摘柑橘、品尝土菜、赏玩乡村美景。洪家寺村成立了全镇第一家村级电商服务站,既方便了村民购物,也让村里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快捷销售”。采摘节的成功,使村干部和村民们收获了信心,现在村里开始试种多品种向日葵,大伙都让赖明谋划组织“向日葵节”,策划农产品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休闲等特色活动。村书记阴文义说,“赖明和他的网站,让我们之前想做而不会做的事得以实现,实现了传统产业的亮丽转型。”
无独有偶,隆昌县云君农场老板陈良胜,早两年流转100亩土地创办了这个农场,葡萄、番茄销路一直不怎么好,一位大学生村官加盟后,对农场重新定位,对品牌重新设计,“放心农场”的名气越来越大,产品自然也就成了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