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山东省东平县戴庙镇积极整合资源,精心打造集管理、帮带、培养、考核“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村官管理“链条”,引导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建立“党委-协会-支部”为框架的管理链,增强大学生村官管理联动性。建立“镇党委统一管—大学生村官协会协助管—村党支部直接管”为框架的管理链。镇党委负责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监督指导、激励保障、年度考核等工作;协会协助党委做好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工作座谈、集中学习、日常考核、社会实践等日常性工作;村党支部负责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检查落实等具体性工作。
建立“分片连-结对帮-专人带”为模式的帮带链,提高大学生村官帮带的实效性。以“党政领导分片联、新老村官结对帮、支部书记专人带”为模式,建立帮带链。明确部分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别联系2-3名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在农村工作、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面对困难,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组织新老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由政治过硬、工作扎实、经验丰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帮助新任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融入农村工作、快速成长成才。村党支部书记对本村大学生村官进行“师徒式”帮带,帮助他们了解本村实际,传授村务管理、民间纠纷处理等工作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目前,该镇8名大学生村官均建立了帮带链,有效掌握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为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困难10余件,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创业示范岗—能力提升岗—个人工作岗”为梯次的培养链,促进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多样性。镇党委拿出农业服务中心、信访办、矛盾调解中心等部门的部分岗位,同时在重点工作、重要项目、重大工程中设立大学生村官能力强化岗,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在奶牛场建设项目中,安排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学习创业经验,形成“大学生村官+镇村干部+农户”的兴民富民模式。大学生村官协会实行轮值班长制度,负责当月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全局意识和组织能力。村里让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大学生村官直接处理村级事务、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组建“大学生村官科技服务队”,与农业科技专家联手,形成“大学生村官+专家+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建立“平时日志—半年评比—年度述职”为内容的考核链,提高大学生村官考核的准确性。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日志,对其日常工作、生活,特别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平时考核大学生村官的主要依据。半年一评比,根据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调解矛盾、服务发展等情况评选服务之星。全年一考评,镇党委成立考评组,采取听取汇报、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全年表现进行考评,根据考评情况划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年度考评情况记入本人档案。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规定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发展党员等方面优先。日志管理、半年评比、年度考评三项制度的建立,打造了一条大学生村官纵向考核链,提高了大学生村官考核的准确性、有效性,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