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程焕超和杨颜在调解一起劳资纠纷
从繁华都市到淳朴渔村、从象牙塔到土旮旯、从与笔墨搭伴到与农民为伍,志愿到基层奉献青春的大学生村官和驻守祖国沿海一线乡村的边防入警大学生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山东公安边防总队威海支队在深入推进民警兼任村官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将优秀民警村官与大学生村官搭配成为年龄相近、志趣相投,在工作中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佳搭档”。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帮助,“警地大学生村官携手共建新农村”谱写了新时期新条件下一曲曲朝气蓬勃的爱民固边新乐章。
程焕超+杨颜:让“问题村”变成和谐村
荣成市沙窝镇泊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工厂村”,石材加工及海产品出口企业众多,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入住。随之而来的因土地征用、劳资纠纷等引起的矛盾纠纷也是层出不穷。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酗酒、打架、偷东西,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三天两头总有人到村委告状,可愁坏了泊子村的村干部们。在“警地大学生村官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中,泊子村的大学生村官杨颜与兼任泊子村主任助理的沙窝边防派出所大学生民警程焕超结成共建对子,两个年轻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下定决心要发挥村官作用,重塑泊子村和谐稳定。程焕超带杨颜走企业、进车间,与企业负责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杨颜则带程焕超进村委、入民宅,与村干部、村民拉家常谈琐事。通过两人频繁的走访,企业负责人倒出了心中的苦水,外来人员和村民们也敞开了心扉,大大小小的矛盾隐患逐渐汇总,成为两位村官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心里有了底之后,两人在驻村警务室的基础上建立纠纷调解工作站,定期邀请镇司法、劳动保障、综治办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村里开展“便民接待日”活动。村委、派出所、政府三方代表“坐镇”警务室,受理投诉、求助,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2013年以来,共合作调解村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矛盾40余次,调解劳资纠纷14起,为工人讨要拖欠工资20余万元。针对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的实际,程焕超和杨颜精心谋划了“法律微课堂进企业”活动,由程焕超提供法律和案例素材,并协调企业提供教育场地,由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杨颜发挥专业优势登台授课。两人还印制了法律知识宣传单、法律知识手册等物品向工人发放,受到了企业负责人的普遍欢迎。由于教育效果显著,两人的微课堂从一开始的“主动进”,变为了后来的“受邀讲”。当笔者问起工人们对“法律微课堂”的感受时,他们纷纷抢着回答:“上过了“村官老师”讲的“法律课”后,大家心里亮堂堂的,老板和伙计们再也没为工资问题红过脸,工厂里吃穿住行样样都方便,这样的好地方在农村难找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