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村官李振霄的工作“顺口溜”
2015-03-11 14:4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李振霄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年半的村官生活让我感受到,农村工作有时候变化多端,让人一时摸不到头脑,无从下手,有时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很多工作有章可循。为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历,总结了不少“顺口溜”,并且在具体工作的运用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灵活应变的能力,还增加日常工作的趣味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照片桌椅多留意  果蔬品种心中记

  问问孩子和土地  夸夸庭院真整齐

  为了克服自己刚到村走访时“迈不动腿,张不开嘴”的窘境,借助全区开展“联村联户心连心”大走访的机会,我跟随镇上和村里的老同志,多听多看,向他们学习如何 “敲开门、张开嘴”。走进农户家中,通过看村民家里摆放的各种照片和全家福,来聊聊家庭成员,看桌椅的多少聊聊平时邻里走动的情况,看家里存放的瓜果蔬菜聊聊地里的种植收成。而且村里都是老人居多,“孩子”是他们平日里最挂念的,“土地”又是他们操劳一生最珍视的,所以这两个话题最容易引起他们聊天的兴致,再加上几句称赞宅院干净整洁的话,就能够逐渐打开村民的“话匣子”,拉近双方的距离。通过这“三看、两问和一夸”,能直接找准话题切入点,打破尴尬,迅速进入“脱鞋上炕唠家常,你言我语把茶尝”的状态。

  樱桃喜潮姜喜阴,花生榨油色如金

  山苜楂还需春雨后,草莓运输要小心

  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农业生产方面无疑是一名“小学生”,为了给自己补上农业生产课,我刨过花生、挖过野菜,摘过樱桃也洗过大姜、掐过草莓,并总结出“樱桃喜潮姜喜阴,花生榨油色如金,山苜楂还需春雨后,草莓运输要小心”这样的顺口溜,这其中每一句都来源于自己的亲身感悟:因为撰写过一篇《高疃大姜不得不说的“秘密”》,而了解到大姜和樱桃不同的种植环境;因误把农户家自榨的花生油当涂料而记住了花生油“色如金”的特点;在清明防火期间,因帮村里王大姐挖过野菜,而第一次吃到了她送来的山苜楂馅的大包子;因不顾村民提醒,执意要用快递寄草莓,而把草莓糟蹋成了草莓酱……这些历历在目的亲身感受,使我在和村民聊起瓜果农作物种植的时候,脑海里呈现的不再是空洞的种植理论,而是生动的劳作画面,“土话”、“行话”才会脱口而出,与他们沟通才没有了障碍。

  老党员是个宝,开展工作要用好

  低保户心中记,逢年过节“走亲戚”

  在村里,老党员一般都有很高的威望,并且对村级工作十分热心,所以运用好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将有助于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去年村里修路的时候,就是先做通了老党员的工作,及时拆除了路边的违章建筑,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要想在村里打开局面,赢得民心,入户走访是关键,而村里的低保困难户则是我们重点走访对象。尤其是逢年过节,带着家乡的特产像“走亲戚”一样,去他们家坐一坐、看一看,不仅仅是温暖了这一家人,更是能够通过老百姓的口碑,感动周围十几户甚至几十户的村民,自己也会收获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认可。

  称呼叫得甜,大叔大姨您别急

  政策讲明白,举例方言用一起

  在去年民办代课教师认定工作中,自己一人负责村里50名老教师的审定、取证、政策解答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己也总结出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一套心得:打招呼热情些、聊天主动些,一句“大叔、大姨”换回他们的“闺女、小子”,与村民感情就在这一说一笑中渐渐拉近。在为老百姓解答政策的时候,不要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学着用土话和方言去解释,多用些数据、引例去进行说明,这样才能使老百姓真正看懂听懂,把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作者为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西村书记助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