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夜幕降临,浓浓的粽香自小李庄村文化大院飘来。大学生村官黄鑫带着村里留守儿童一起包起了粽子,并通过自己的手机让孩子与在外的父母视频聊天。吃粽子、与许久未见的父母聊天,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别样端午节。
端午前夕,了解到许多进城务工的村民都不回来,大学生村官黄鑫决定与留守的孩子们一起过一个别样的端午。买来糯米、粽叶,洗好蜜枣,截好系粽子的线,材料早早就准备好了。“会吃的多、会包的少! ”黄鑫说,她便邀请来村里几个热心老人到文化大院来一起包粽子。
孩子们围在黄鑫与大娘旁边认真学着,小手灵巧地将一个个粽子包了出来。“我包的好看不? ”孩子们笑着、乐着。不一会儿,一大堆粽子已经盛满筐子,足足煮了两大锅。熟透的粽子香气弥漫了整个文化大院,蘸着白糖、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孩子们很开心。
“如果妈妈能在这和我们一起包就好了… … ”留守儿童扈硕研言语中有些失落。村里老人普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家里也多没有电脑,孩子们跟父母沟通只能通过电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黄鑫想到了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机与父母视频聊天。跟扈硕研母亲联系之后,黄鑫加上了她的QQ 。从视频中见到了妈妈,扈硕研显得有些激动,“妈妈,你快看,这是我跟黄鑫姐姐一起包的粽子,可香了! ”其他孩子们看到能与父母视频聊天,也纷纷用手机跟爸妈聊天。文化大院里飘着粽香,回荡着温情的话语。留守儿童家长安立梅在视频里激动地说: “看到孩子这么开心,还吃上了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很感动。感谢小黄为孩子们做的一切,让我们在外地打工也安心了不少。”
黄鑫说:“希望这次活动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都能过个开开心心的端午节,也希望孩子们多多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在爱心的陪伴下成长。”能让这些留守儿童们在物质和情感领域都能跟其他孩子们一样丰富,这始终是黄鑫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