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城市按照“一村为主、多岗锻炼,整合力量、组团使用”的原则,探索推行大学生村官“抱团使用”工作模式,灵活使用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特长、更好锻炼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灵活组团方式,发挥优势特长。各镇街对所管理的大学生村官逐人分析,全面掌握工作经历、个人特点、专业特长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与产业相对应、潜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原则,选择一批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村,作为抱团使用锻炼单位。在不变更聘任合同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组团方式,选派2名或多名大学生村官到同一个单位抱团使用。锻炼使用周期一般为半年,一个周期结束后,重新组合调配,安排到其他适合单位锻炼使用。
强化日常管理,确保作用发挥。实行“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天如实记录工作情况和体会,市委组织部不定期调阅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制度,各镇街党(工)委对“抱团使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目标承诺、服务保障等内容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联系帮带工作制度,明确使用单位党组织书记负有管理监督责任,加大教育帮带力度,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指导抱团大学生村官明确分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开展“双向述职”,强化工作考核。“抱团使用”大学生村官定期向合同任职村党组织汇报工作思想情况,每个使用周期结束后,分别向使用单位和合同任职村进行工作述职,镇街党(工)委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出具书面鉴定报告,并在合同任职村进行公示,作为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重要参考依据。建立村官适岗情况评估机制,对岗位不适应、作用发挥不好的及时调整使用单位。每年出现2次岗位不适应的,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推行“抱团使用”模式以来,已有6名大学生村官被重新调整到适合岗位锻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