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对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大学生村官赵华淞而言,他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位胸怀壮志的年轻企业家,风雨兼程整四年,坎坷苦涩言难尽,一种决不放弃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一路走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村官顽强不屈的创业精神。
寻 梦
出生在富商家庭,赵华凇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尽管生活宽裕,但他从小却在父母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中长大,意识到要有自己的梦想,不能靠父母坐享其成。
2010年7月,赵华凇大学毕业回到安康,考上了流水镇的村官,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被碧波荡漾的瀛湖水深深吸引,得知当地政府正大力发展渔业,早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赵华淞感觉机遇在向自己招手——搞规模化网箱养殖。恰逢此时,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华凇说服亲朋好友,怀揣着沉甸甸的30万元出发了。
2011年4月,赵华凇正式注册成立安康富兴农业科技公司,为争取市场竞争力,在镇上渔业协会指导下,他的公司不仅喂养有传统家鱼,还引进了美国匙吻鲟、中华鲟等名特优鱼种,年轻的小伙子和工人风里来、雨里去,一个暑假就晒黑了一圈,但看着眼前整齐荡漾在瀛湖碧波上即将销售的100口网箱,踌躇满志的赵华凇欣慰的笑了。
受 挫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当赵华淞满怀憧憬的等待着丰收到来的关键时候,老天爷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2011年9月中旬,一场百年不遇的罕见秋汛突袭汉滨,安康瀛湖库区水位达到警戒线,为了保障瀛湖水电厂大坝安全,必须泄洪,由于水流量超过预期值,整个瀛湖库区渔业养殖遭受重创,赵华淞也未能幸免,他的100口网箱的十几万公斤商品鱼一夜之间几乎全被洪水冲走,经济损失多达300多万元……第二天清晨,看着七零八落的养殖基地,赵华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呆在那里久久不动,两行热泪夺眶而下。
“孩子,养殖风险太大,回来专心帮家里经营酒店,别再那里受苦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父母爱怜的话语时时在他耳边响起。亲朋好友的相劝也曾让赵华松一度动摇,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不甘心:这只是天灾,成功路上总是有风险的,我应该振作起来。
前期投资血本无归,要想重新兴业,谈何容易?就在他苦于没有二次资金投入的时候,镇上领导主动找到他,表示政府将继续帮他争取大学生创业资金和提供政府贴息贷款。同时,汉滨区渔业站也低价提供了一批鱼苗,这让赵华淞坚定了重新创业的信心,亲朋好友也被他的执着所打动,再次施以援手,赵华淞背着行囊再次出发。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大风大浪、遭受多少挫折,对我来说,也许困难来的越早,我就会成长得更快!”回想起那段经历,赵华淞很有感触。
圆 梦
当2012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时,赵华淞心中的阴霾已被一扫而空,经过三个多月短暂停顿,他的公司于元旦再次挂牌营业。
基于上次的惨痛教训,赵华淞通过实地考察、认真总结,做出了三个新的决定:一是重新选址。他把网箱基地从湖中心迁到港湾处,湖面相对平静,也便于防风、防汛和运输,降低了风险。二是聘请专家。尽管有区镇渔业部门和协会的指导,但赵华凇仍高薪聘请西安的水产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总监,给二次创业多加一道“保险”。三是引进新品种。在专家建议下,赵华凇先后到湖北、四川、广东、福建等地考察,重新引进了黄拉丁、红鲤、俄罗斯鲤鱼等优良品种,形成了以名特优鱼为主、以传统家鱼为辅的养殖格局。四是开拓销售渠道。由于名特优鱼生长周期长、投资相对较大,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和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赵华凇决定随行就市,以传统家鱼和长得快的黄拉丁为主,实行每月定量销售,回笼流动资金,用于工人工资、鱼苗饲料、水电等日常开销。同时,赵华凇历时一年的四处奔波,终于在陕西境内各地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销售网络。
深秋时节,来到富兴公司的繁育基地,技术总监周峥正在测量水温,六个网箱中,数以千计的鱼苗正在绿水中畅游。
“鱼苗一般经过三次分箱后,繁育环节就完成了”周峥解释道。“瀛湖水中常年存在大量阳光照射产生的浮游生物,加上公司投喂的高效、环保饲料,鱼儿生长速度比较快!”
由于品种齐全、技术到位和肉质细腻,赵华凇的鱼儿很快受到各地销售商的青睐,每到公司捕捞的季节,上基地拉鱼的客户络绎不绝……2012年,公司很快转亏为盈;2013年,公司网箱增加到300口;截止到2014年底,三年前的经济损失终于被挽回……随着公司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赵华凇成功了!
博 爱
“我不盼望你们逢年过节非要给我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表达问候和祝福,只希望你们每学期末给我写一封信,详细汇报一下你们学习成长的情况,树立成才的决心,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就行……”这是赵华凇给两位受他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信中的一段话。2013年暑期,在各级慈善协会开展的“助学活动中”,他通过实地了解,决定自己每年向两位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如今,两位顺利走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每年都会给这位好心的哥哥写信汇报成绩。
“我一直遵循着严格的家教,继承着父母乐善好施的博爱胸怀,我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是出于一种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赵华淞真诚的说。从走出社会开始,他就想着回报家乡。就算在遭受重创的低谷时期,赵华淞也从没亏欠过员工一分钱,而员工也很信任和支持这位年轻“老板”,大家知道:公司发展了,都能跟着发展。
住在基地附近的余西芳夫妇,自公司成立就来了,丈夫蒋思兵负责这里的分箱、换箱工作,她负责为十几名工人做饭,两口子一年的工资收入超过8万……截至目前,富兴公司已直接安置务工村民13人,间接带动周围渔民50余户,赵华淞也一举成为全区成功创业的典范,2013年初,赵华淞被评为“安康市大学生创业明星”。
夕阳西下,绚丽的晚霞染红了波光粼粼的瀛湖碧水,工人已经早早收工,看着眼前承载自己美好梦想的网箱,赵华淞表示,不管今后的创业路上还有多少荆棘,自己也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