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紫阳县洞河镇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不断拓宽思路,积极创新机制,着力推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确保大学生村官进步快、干得好、有出路。
一是帮带关爱机制。落实1名镇班子成员、1名村书记或主任和1名包村干部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的“3+1”帮带关爱模式,尽心尽力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传、帮、带”,促使大学生村官迅速进入角色、安心工作。
二是锻炼实践机制。村“两委”积极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每名大学生村官包联一个村民小组,至少承担一项具体事务,尤其在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岗位实践,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中长见识、强技能、解民忧。
三是从严管理机制。在全镇大学生村官中推行“四个一”管理机制,即“每周上报一篇信息,每月走访一次农户、每季度开展一次交流、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文章”。坚持大学生村官出勤签到、记民情日记、请销假审批、考核激励等制度,镇党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绩进行专项考核评议,确保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落到实处。
四是畅通出口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考录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在村留任,积极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到企事业单位就业,敞开“出口”渠道,支持他们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多元化发展,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近年来,该镇先后有3名大学生村官考录为选调生、2名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工作人员,推荐1名进入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畅通了大学生村官流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