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帮带机制。由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谈心谈话、工作示范、口头传教和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当好指导员。实行一人多岗制,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乡镇党委中心工作中来,让他们接受历练,增长才干。结合每一位大学村村官的专业特长,安排信息写作、村(社区)党务公开、远程电教管理、党建资料整理等工作,通过村务管理、环境整治、信访调解等重难点工作的锻炼,使大学生村官早日成为农村工作的“多面手”。
建立培训机制。一是县级岗前培训由县委组织部长上"鼓劲课",历届优秀大学生村官上"励志课"。乡级岗前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乡镇包村干部上"政策课"。村级岗前培训由村"两委"负责人上"乡土课"、"民请课",促成角色转变,迅速适应环境。二是依托“流动党校”、“古莘大讲堂”、“党员学习日”等平台,通过集中授课、名师专讲、互动交流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立流动机制。一是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各类创业培训,落实创业帮扶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能力和水平。同时,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二是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参加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在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镇(办)事业单位等,继续在服务群众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