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缨鲜艳夺目、大珠子圆润灵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杨安乡南沟村一个展厅里,大太监帽、侯帽、滚龙相貂等多种传统戏曲盔饰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制造戏曲盔饰
20日,90年出生的大学生刘清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他带领农民办起了戏曲盔饰制造合作社,整理完成了中华戏曲盔饰样片211套,复制还原已失传盔饰23套,在业内颇有名气,但却遭遇行业“冰封期”,投入的20多万元成本至今没有回来。
带领农民致富 传承传统文化
2012年,从大学毕业后,刘清河回到家乡长治,成为长治市沁县杨安乡南沟村的党支部书记。身为一名村官,刘清河自认有责任带领农民创业致富。在大学时期,受爷爷影响,爱好戏曲的刘清河就组建了戏曲协会和戏曲盔饰制作协会。经过多番考察和准备,他将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朋借来的钱凑成20万,带领村里的农民成立了沁县清韵戏曲盔饰生产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