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理讯 (通讯员 宝明泽 张庆文)冬日下、小院暖,近日,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沙村“苍洱幸福小院”里热气腾腾、甜香弥漫,老人们共享暖心粥、共话平安年,一派温馨的画面。去年以来,大理市以“苍洱幸福小院(社区)、幸福食堂(助餐点)”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建阵地、优服务、抓机制,探索符合实际的“一老一小”服务新模式,在苍山洱海边形成“老幼获得感明显提升”的幸福圈。
建强服务阵地,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乡镇(街道)和民政部门落实,通过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协会等资源,以有一个活动场所、一批活动设施、一份服务清单等“七有”为标准,建成152个“苍洱幸福小院(社区)”,17个“苍洱幸福食堂(助餐点)”,服务老年人和儿童就餐3万余人次。
开展精细服务,由乡镇(街道)发起,市委组织部统筹,整合市级部门资源和活动,到“苍洱幸福小院(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主题活动。在春节前夕,大理市以“苍洱党旗红·暖心服务行”为主题,依托“苍洱幸福小院(社区)”,实施一轮暖心走访、召开一场暖心座谈、发放一批暖心福袋、组织一场暖心协商、开展一轮暖心活动,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和困难群众送上党组织的关爱。目前,组织开展健康义诊、爱心理发、幸福助餐等活动,惠及“一老一小”群体3.5万人次。
推行长效机制,制定“苍洱幸福小院(社区)、食堂(助餐点)”运营管理措施,建立“135”工作机制,采取上级帮、社会筹、集体出、企业助、个人捐等方式,形成1个长效保障机制;压实职能部门主管、乡村两级共管、集体协会自管3项责任,形成挂包联动服务合力;拓展政策宣讲、睦邻沟通、敬老育幼、多元解纷、活动举办5项重点功能。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以ABC三类动态管理“苍洱幸福小院(社区)、食堂(助餐点)”,确保运行规范、管护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