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为大学生村官发展探索新途径
2012-12-28 14:19:00  来源:杭州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大学生村官上山养鸡(杭报资料照片)。记者 李忠 摄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自2007年我市开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目前全市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2195名。社区工作者是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小巷总理”,到2011年底,我市共有社工9662人。
  在杭州各个社区、各行政村,都能看到这些基层工作者的身影。
  未来的几年,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工作者们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工作者的发展方向如何?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
  近期,市委组织部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个文件。从“提高选聘质量”、“强化管理考核”、“加大培养力度”、“完善选拔机制”、“加强激励保障”、“拓宽发展渠道”、“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力度
  中央要求,坚持以用为先,着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在这方面,杭州的目标是——
  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区、县(市)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目前,杭州已有483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随着《办法》的实施,还会有更多的村官脱颖而出。
  对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力度也将加大,今后要从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中选拔街道(乡镇)和区、县(市)部门副职,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纳入街道、乡镇和区、县(市)部门副职后备干部队伍。
  《意见》提出,经过3-6年努力,平均每个街道有1-2名35周岁以下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社区组织正职,尤其是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市每个街道至少有1名班子成员有社区工作经历;对区、县(市)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有社区工作经历的也作了明确要求。

  注重从源头上提高选聘质量
  《办法》和《意见》都提出,要注重从源头上提升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办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对象为30周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采取择优选聘和公开选聘的方式,注重从211、985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中选聘。
  《意见》提出社区工作者选聘对象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优先录用社区工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专业社会人才,以及获得相关社区岗位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要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转聘,从重点高校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聘,从区、县(市)和街道、乡镇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挂职等方式,不断优化社工队伍结构。
  当然,选得好更要干得好。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优秀的,优先列入村“两委”后备人选;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基本称职的,还要解除聘用关系。社工的考核结果也将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岗位调整、工资晋升和确定后备人选的依据。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