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所学专业是国际贸易,对农业可谓一窍不通;大学毕业后选聘到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安心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就是这样一个和农业毫不沾边的28岁“萌妹子”,在她26岁那年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从此,她承包下了村里近80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一脚踏入了农田当起了农民,带头发展现代农业。她就是嘉兴市“十佳最美嘉禾女性”徐燕。
“萌妹子”大学生争当“泥腿子”村官
2010年,徐燕来到长啸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分管组织、宣传等条线,并协助长啸村果蔬基地的建设。“我不是本村人,要在村里得到村民认可必须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徐燕说。
长啸村农业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农耕模式,延续着水稻种植的传统。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越来越低。如何在土地上做文章、提高土地产出,如何“以农富农”成为徐燕思考最多的问题。
2011年,在对全村耕地面积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征求多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活念“土地经”,从改变传统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模式入手,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了鼓励村民放弃多年来自给自足的土地经营模式,将手中土地流转出来,徐燕搜集了全国各地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信息,并针对江苏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注入新活力
利用自己熟悉网络、信息面广等优势,徐燕了解各方政策和信息,为村民提供各种农技知识和政策咨询服务。为经济条件不宽裕的种植户牵桥搭线,申报“金桥扶持”项目,让农户在资金和技术上得到双重的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长啸村的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但各大户之间缺乏联系,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恶性竞争现象,于是,村里决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徐燕便主动请缨参与合作社的组建工作。
2013年春季,长啸蔬菜基地种植了大面积的番茄,徐燕看到工人们用工业废料袜头给番茄苗绑蔓,便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把农民从这项“辛苦活”中解放出来?经过多方咨询和尝试,她为种植户们在网上购买了“绑蔓机”,每台机器成本不足100元,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4年,看到不少村民响应“生猪减量提质,农业转型发展”号召拆掉猪棚,转而发展种植业后,徐燕又主动联系了镇成人教育学校,与长啸村果蔬基地联合举办了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班,开展葡萄、蔬菜、梨等各类种植技术的培训班,让转型农民有了技术保证。
“一头扎入泥田”当起现代农业“领头羊”
几年下来,徐燕逐渐对农村和土地产生了感情,她在心里暗暗做了决定:留在村里,发挥一个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作用。
为了让村民们看到现代高效农业带来的效益,2013年6月,徐燕承包了80多亩土地创办了农场,带头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初期,村民们对这个“一头扎入泥田”、“父母掌上明珠”的大学生村官并不看好。“努力总会换来认可!”徐燕倔强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村民们看到以前只能种水稻的田里如今长出了蘑菇、结出了火龙果,一辆辆旅游大巴开进田间地头的时候,都会朝着她会心一笑。现在,周边农户在茶余饭后总喜欢到徐燕的农场里转一转、坐一坐,探讨一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以及自己创业的方向。
近两年,村两委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幸福长啸”的目标,徐燕的农场也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我们都应该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长啸出份力。”徐燕表示,她也享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游”带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