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大学生村官郎程鹏的“互联网+”
2015-07-17 15:46:00  来源:杭州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大学生村官郎程鹏的“互联网+”

  现在正是甲鱼孵化期,郎程鹏微信里的小甲鱼和一元硬币对比图

大学生村官郎程鹏的“互联网+”

  昨天,郎程鹏来到甲鱼养殖户老余的基地谈“互联网营销” 记者 董吕平 摄

  昨天上午,郎程鹏本打算去阿里巴巴参加农村电商培训,结果突然改变了行程。

  因为村民给他打来电话,托他去临平帮忙办理养老保险手续。他对我半开玩笑地说,“村民一个电话,我得随叫随到,现在的村干部就是服务人员,专为他们跑腿的。”

  中午高温,小郎办完事已是满头大汗,和刚毕业的时候相比,小郎肚子大了一圈,满脸胡碴,双臂黝黑。

  他用舌头舔了舔滴到嘴角边的汗水,“本来我就是农村人嘛,只有自己认识到这点,村民也才会认你。”

  小郎31岁,余杭人,他的微博ID简介上写着:长期驻扎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门户的大学生村官。

  2009年,小郎大学毕业后一年,通过考试来到余杭双桥村村委会工作(他家就在隔壁村),至今在此近六年,现在是村党委委员。

  双桥村,离临平地铁站开车至少要40分钟,位于杭州最北面,隔一条河就是湖州德清。

  像昨天一样,他几乎每天都要来临平给村民办事。

  我问他办什么事?小郎笑笑,摸摸头说,都是小事。不过我来村里第一天村主任就跟我说了,农民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为什么?因为他们除非没法子了,不会到村里来找我们帮忙,只要来了,就要尽量给他们办妥。

  前两天有件事,可不小。

  村民梁其芬来到村委,说姨父病情严重了,估计剩下来的日子不多了,他想趁自己还活着再看看儿子,希望村里帮帮忙……

  于是小郎马上在微博上发了条寻人消息,并私信了各大媒体——

  梁明,余杭区运河双桥村人,1984年4月出生,2014年8月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现其父患癌症病危,亲属向社会各界人士求助。希望本人看到后尽快回家。如果有网友见到他,请劝其回家!

  信息后面附了梁明的姑父和表姐的电话,及梁明的照片和其父的癌症诊断书。

  小郎告诉我,听梁明的表姐说,去年梁明离家前还拿走了家里所剩不多的所有积蓄,说是要去开水果店,结果人不见了,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从来没跟家人联系过。除非梁明主动联系,否则想要找到他几乎不太可能。

  小郎觉得,不管希望再小,自己还是要尽力帮忙。

  他这条寻人微博转发量超过3000条,他在自己的微信上也发了,阅读量超过1500条。

  昨天小郎说,消息发出去后,很多网友给他和梁家提供了一些线索,但还是没有找到梁明本人,寻找还在继续。

  2009年,小郎从浙江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一家通信公司做销售,每个月都要出差。

  工作一年后,他想换种活法,回到他熟悉的农村。按他的话说,这是压在心里已久后,又突然涌出的梦想。“我自己本身也是农民,回来就回来了,就这么简单。”

  他没想到的是,工作远比他想像的难。

  他坦言,农村人有农村人的规矩,刚开始就要学会知道村里的地界,全村700多户人家,要花上一年时间,才能弄明白每户人家的地基有多少,哪些房子是户主的,哪些属于村里的财产。

  他在村里负责民政、劳保、残联等事务,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村民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前年村里有个得了精神疾病的年轻人,有次不小心捅伤了村里的人,两户人家家境都一般。为了这件事,小郎先后去了医院、劳保局、法院、公安等上百次,最后终于帮伤者争取到了医疗费,也帮有精神疾病的小伙子家里争取到一定的补偿。

  比如,前段时间台风“灿鸿”来袭,村上有户人家一对父女住在危房里,死活不肯搬到安置点,小郎待在他家里劝了将近一天,最后户主终于答应下来了。

  小郎最自豪的事,是自从他来到村里,交社保的村民比例从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了99%。

  六年的村官经历,小郎总结出一个道理——和农民打交道,除了政策法规外,他们最信任的还是感情,你只有真的为他们着想了,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工作才做得起来。

  小郎微博和微信上的内容有两大重点: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和甲鱼。

  以下是他本月的一些微信微博内容摘要。

  7月5日,今天,技术、运营、物流、地推、养殖、无害化处理、互联网金融都到齐了。

  7月6日,小小的甲鱼蛋衍生出来的大市场,在互联网+的风口该怎么做?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命题,在社会大分工的今天,在产业链竞争的当下,如何把效率最大化,把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压缩到最低,也是一个大命题……

  7月8日,今天在桐庐参加高大上的互联网+农业论坛。

  7月9日,(转发快报发布的一条消息):阿里CEO张勇说,互联网正在点燃农村经济潜力,阿里巴巴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带来一个销售窗口,更是利用互联网在农村孕育一个新生态系统,在农村创造新的经济合作与分工,改变农村社会经济方方面面。

  7月10日,(台风“灿鸿”前夕)经过多次劝导,该父女二人同意搬入双桥村避灾安置点,谢谢朋友圈各位亲的关心,双桥村危房住户已经全部疏散成功。

  7月11日凌晨零时12分,早上好,继续抗台。

  7月11日凌晨5点48分,为了这些小家伙,养殖户彻夜未眠。

  昨天下午,小郎给两个村民办完养老保险后,刚回到村里,又到了村民老邵家。

  双桥村是国家级甲鱼示范园区。

  老邵今年61岁,现在办了甲鱼养殖场。1979年9月21日,他曾代表双桥村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并合影留念,当时他就站在叶剑英副主席后面不到2米的位置。

  不过昨天老邵不在家,小郎又赶到老余家。

  老余是村里第一批养殖甲鱼的养殖户,如今他承包的70亩甲鱼基地里有7万多只甲鱼,其中“种甲鱼”有上万只,老余的基地每年孵化甲鱼四五十万只。

  小郎来到老余的养殖基地,向老余普及互联网思维:现在我们也要赶上时代,不能像以前那样销售了,要让大家直接在网上下单,把我们村的甲鱼卖到全国各地……

  老余似乎听得不是很懂,但频频点头。

  每年的5月到8年是甲鱼孵化期,也是小郎和村民最紧张忙碌的日子。

  接下来几天,小郎还要参加一些农业论坛,想通过互联网,有效利用物流渠道,把村里的甲鱼推广出去……

  在双桥村,你会看到除了行道树外,村道两旁竖起来的一道道围墙,围墙里全是村民养殖的甲鱼。

  围墙外,农户们也都把空置地利用起来,盖起了葡萄大棚和蔬菜大棚。

  眼下又到了毕业的日子。当年小郎的同学,如今有的开了公司,有的已经是银行高管,同学里“混”得好的,年薪上百万。小郎也建了自己的公司,不过公司里只有他一个人,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每天下班后,他就从网上找客户,帮他们定制T恤衫图案,然后找代工厂加工销售。

  除了运营自己的小公司外,小郎还经常会利用中午下班的一个小时来到临平的蓝天义工协会,或者直接去余杭区里的各家敬老院、孤儿院转转,看看有什么可帮忙的。

  小郎说,累是有点累,但这样生活充实,从来没后悔。

  再过三个月,小郎的村官任期就要到了。说起将来的打算,他说肯定会在村里留下来,和农民一起卖甲鱼。

  我们希望用善意和诚意,通过一些小的发现,朴素地报道我们的时代和生活,欢迎你也来分享你的故事。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