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活跃着一群"电商掌柜" 农家产品搬上市民餐桌
2016-01-14 09:54:00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王卫英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又到年关置办年货的季节了,这几天,在浦江县黄宅镇岳塘村电商创业示范点,烘焙中心内飘出阵阵制作甜品的香味,大学生村官楼建武和青年创业者方莹莹忙着整理农副产品,为吆喝年货做准备。“因为有了像楼建武、杨雄照这群大学生村官,浦江豆腐皮、檀溪红豆糕、潘周家一根面……各式各样的浦江土特产源源不断地搬上市民餐桌。”昨天,浦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斌峰表示。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浦江县大学生村官开设网店49家,销售额41.8万元,惠及农户423户,指导农户开设网店85家,实现销售额88.7万元,培训创业人数1873人,服务农村网店1443人次。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电商掌柜”

  1月8日,在浦江县浦南街道办事处的一间办公室里,大学生村官季明茜正拿着计算器算账:土味道系列红糖麻花卖了299桶、65袋,加上红糖若干,销售额12165元;新疆冰糖心苹果47箱,销售额2860元;新疆红枣、核桃合计41公斤,销售额1797.5元。“从去年11月9日开始,两个月时间,我的微店营业额近两万元,给自己36个赞!”季明茜开心地说。“丽水村里中老年人居多,村民有50多亩胡柚销路成问题,现在我来吆喝一下,每公斤两元,量多送货上门哦!”季明茜在自己的微博、微信平台上一发布信息,村民的胡柚一下就卖了个大半。算完账目,季明茜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新年目标:筹建青年电商服务点,建立一个农产品收销一体的平台。

  花桥乡大坞村毗邻建德和兰溪,群山连绵,村里至今没有通公交车。村里有位60多岁的老奶奶,日常经济收入就靠自养的土蜂蜜。往年,客商会上门来收购,但今年一个客商也没等来。原任花桥乡东塘村村委、现任虞宅乡新光村支部副书记的黄巧萍和另外几名村官下乡走访时了解到老奶奶的困境,马上发动其他大学生村官,通过微信帮助老奶奶销售蜂蜜。两天时间,他们一共卖出了15公斤土蜂蜜。将3000元销售款交给老奶奶时,黄巧萍意识到:村官创业,真能帮群众的大忙。

  总结过去的2015年时,黄巧萍写下了自己一年的大事记:一、开会布置工作;二、下村摸底,找产品;三、拍照、上传产品;四、花桥村官、干部齐推广;五、为村民讲解网络销售技术。黄巧萍特别感谢朋友圈朋友的转发和乡干部的助力,帮村民滞销家中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她的微店推出两个月,就成交了77笔,销售额达1.7万余元。黄巧萍说,她所在的虞宅乡新光村,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俗称廿五都朱宅,现存16幢160余间古建筑,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特色旅游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如今这个古村开设了青年旅舍、小酒吧、手工DIY、花艺、书画、地质科普、农产品体验、树皮画等特色小店,打造为“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互联网体验中心。村内还有一群青年创客,在廿玖间、双井房创业平台织造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很快,大学生村官们在微信上卖起了各种土货:亲戚家的芝麻糖、山里的土鸡蛋、农户家的手工艺品……20多款特色产品登上了微信电商平台,农村土货上网卖,销路顿时打开了。马师傅芝麻糖、大坞土蜂蜜、金灿灿米粉面……在花桥乡4名大学生村官开办的“花桥小店”微店上,深藏村民家中的土货一经展示、推广,便销售一空。这个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创业团队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们共同发起的电商创业项目销售额已突破1万元。“大学生村官电商创业一举多得,既可帮助村民解决卖难,又积累了社会经验,为村官今后的发展多了一些准备。”黄巧萍说。

  1月11日,浦江县开展大学生村官专项述职暨“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表彰活动。大学生村官电商创业惠民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我们的大学生村官是一群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电商掌柜’,是村民们眼里最可爱的人。”浦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浦江农家生态产品搬上市民餐桌

  “每样食品要有说明书,最好能有个二维码。”“包装要规范有区分,有的顾客喜欢简装,有的需要精装。”近日,在浦江县檀溪镇,一群以大学生村官为主的年轻人围坐一起,交流着各自的电商创业经验,他们都是檀溪镇电商创业园的“开垦者”。

  檀溪镇位于浦江北部山区,境内山岭连绵,物产丰富。从去年9月起,这群年轻人把当地百姓逢年过节才舍得品尝的乡土美食,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并打造出了一个共同的品牌———“醉忆檀溪味道”。截至去年12月底,檀溪镇电商创业园已入驻商户15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10种上架产品中主推红豆糕、麻糍、一根面、发糕4种,在淘宝与微店接到订单5204笔,销售额逾26万元。目前,进驻创业园及正在洽谈的商户、代理商户已有30余家。

  除了檀溪,浦江的黄宅镇在岳塘村设立了电商示范点,白马镇也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虞宅乡则大力建设新光村“青创工场”。一时间,浦江县的农村电子商务遍地开花。在黄宅镇,岳塘村依靠浦江县政府对电商平台的扶持政策,采用“大学生村官+村民”的电商模式,吸引有电商创业想法的村民参与,营造了大众创业、电商惠农的浓厚氛围。大学生村官与几名村民自主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E+创工作室”,创建了淘宝商户,主营浦江水晶、浦江土特产及黄宅本地的陈铁店梨膏糖、勇进豆腐皮等20余种农副产品。试运行两个月来,营业额超6万元。同时,他们还积极推广微商平台,利用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快速传播,目前已成功在周边省市扩大了知名度,有1000余人陆续前来参观、咨询。目前,黄宅大学生村官团队建有1个微信号,2个公众号,3家淘宝店,实现了1万的分享量、2万的浏览量、3万的点击量。

  作为创业园的主要负责人,杨雄照和其他3名大学生村官组成团队,从创业园选址开始到供货保障、产品质量、创意经销,一个环节都不落。他们还为镇里有意开办网店的村民提供“拎包入园、全程代理、物业全免、首单奖励、邮费补助”等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有农村生活经历,走出了网销农副产品的第一步。”檀溪镇党委书记杨寿贤说,新年伊始,檀溪镇的电商创业将目光转向乡村旅游、绿色水果等项目。

  “我们还设想在明年建立一个大学生村官电商创业物流平台。”在全县创业就业促进会上,浦江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到设想中的“最好”电商,需要适应“互联网+”新常态,更需要以大学生村官为代表的创业队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势不可挡,2016年作为浦江县的“互联网年”,将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官“组团服务、电商惠农”,也正是为了在实现个人创业发展的同时,推进农村电商工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助民惠民,壮大集体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