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暑期实践服务团出征仪式。 叶 斌供图
兰溪大学生村官董利军(右三)带领村官学院学员参观洋港村猕猴桃种植基地。 叶 斌供图
村官学院学员在金华农村体验田间插秧。 叶 斌供图
7月10日至17日,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73名学员分赴金华市的11个县市区开展驻村实践,基层党建、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显著成效,让走出象牙塔的学子眼前一亮,点燃了他们建功基层的青春梦想!
去年起,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与金华市委组织部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学员赴金华农村开展驻村实践。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小荣在今年启动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有益尝试,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一个平台,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新模式。而村官学院指导老师叶斌则认为,结缘金华是因为金华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步早、亮点多,学员可以不虚此行,收获对农村、对基层、对大学生村官的全新认知。
为了做好今年的驻村实践活动,金华市委组织部从6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所辖11个县市区进行了需求摸底,以武义县为例,茶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对茶业种植与管理人才需求较大,所以将4名茶学专业和2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员安排到武义调研,确保学以致用。此外,组织部门还分别为每个实践小组安排了县乡组织员、基层好书记、大学生村官与其结对,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
7月4日,磐安县九和乡后业岭村大学生村官、村书记助理牛森得知有6位学员要到他们村驻村实践,除对食宿作了周到安排外,还琢磨着让学员参与实际工作,提升实践效果。为此,牛森和村干部特意将九和乡上方片区暑期夏令营活动提前,邀请村官学院的学员们一起筹备,从节目安排、场地协调到科普讲座、游戏组织,6位学员全程参与。学员曹红燕因为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现场看到200多名留守儿童和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真正体悟到,只有像大学生村官们这样为乡亲们办实事,才能得到大伙的拥护。”随后,牛森向学员介绍了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并抛出了一道思考题,“九和乡80%以上的面积是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你们是学林业的,请为我们出出主意,怎样让森林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得更好?”送别时,牛森不忘向学员发出邀请:磐安人包容开放,林业专业人才缺口大,来磐安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类似九和乡后业岭村这样的实践模式,指导老师叶斌将其概括为 “项目化”管理,也是今年驻村实践的一大亮点。“每个小组都带着课题下去,在基层广泛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叶斌说。
学习园艺专业的梁文怡这次被分到兰溪市游埠镇洋港村实践,这个山东姑娘认为,组团调研更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她和同学在洋港村书记杨文忠和大学生村官董利军的带领下,参观了村里的蔬果基地,调研了垃圾分类的效果。在得知村里正着手打造农业创意实验园,以集中展示优势农业产业时,便将实验区、展示厅如何规划,种植哪些作物能够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等问题带回学校,准备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和具体方案交给杨书记。“我们将把短期实践衍生为长期互动,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切实帮助农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一个星期的实践中,大学生村官董利军给梁文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董大哥介绍起村情来如数家珍,看得出他真的是沉下去了。走村串户的时候,只见村民们‘小董小董’地喊个不停,可亲切了。”梁文怡说,“村民很重感情,你能为他们办事,他们就信任你。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的确锻炼人。”
驻村之行结束后,学员们的朋友圈传递着各自的欣喜与感动。新农村对人才的渴望,也为他们的青春方向添加了基层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