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我被选派到贵州剑河县南明镇台沙村驻村,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来到台沙,信心满满地投入到这场消灭贫困的战役中。
当我第一次走到村里的党员活动室,只见门口杂草丛生,室内布满蜘蛛网,一些书籍散落在地。群众反映,村支两委不团结、政策“放水不到田”、发展没有方向……
一天晚上,我从门口路过,发现活动室的灯亮了,听说里面住着县里派来的扶贫干部。我辗转反侧,下定决心把支部的主心骨作用发挥起来。第二天,我组织开了支部会,坦诚对大家说,要让活动室的灯亮起来,把发展的信心树起来。大家畅所欲言,反映最多的是修路、评低保、要项目。
当天夜里,一位寨老找到我说:“杨书记,活动室的灯倒是亮了,可村里交电费的钱都没有呢,你答应修的那两条路,老百姓盼了几辈人了,不能说假话哦!”我说:“老人家,组织派我到这来,就是为大家解决困难的,只要大家支持,我有信心让活动室的灯亮下去!”老人随后介绍了各家各户的情况,我心里有了底气。
群众积极性高,投工投劳没有怨言,一个月下来,3.3公里路的硬化顺利竣工。半年后,村寨娱乐场所地面硬化了,篮球场、风雨亭、幼儿园建起来了,党员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也翻修了。老百姓都说,台沙人勤快了,台沙变样了。
转眼到了2016年1月,我第一轮驻村即将结束,为了尽快推动项目落地,我到县城对接,遇上道路结冰没回村里。老乡们以为我在忙办理回县城的手续,就和寨老商量怎样把我留下来,寨老出了个主意,学习其他地方联名按手印,找组织争取让我留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村干部和十多名群众代表徒步10多公里,带着手印申请书来找我的“娘家”——剑河县烟草局组织部。当我看到他们满是泥巴的裤腿和真切的眼神时,深切感受到,台沙父老乡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亲人。
今年,是我第三轮驻村。台沙不富,我不撤;小康不达,我不还。
(作者系贵州剑河县南明镇台沙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