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山西省寿阳县松塔镇,采访了大学生村官杨爱明,只见他脸庞黝黑,臂膀粗壮,身上沾满了泥巴,一副地地道道的农民模样。在他与8名大学生联合创办的“萧源苗木基地”里,杨树、槐树、桧柏、油松、各类花卉苗木等苍翠欲滴,生机勃勃。据松塔镇党委书记宋润平介绍,4年间,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萧源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全镇第一个集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于一体的生产基地,以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拉动起蓬勃的产业链,在松塔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地农民谈起杨爱明,更是赞不绝口,纷纷讲述着关于他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他刚到村任职时,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长谈,半夜12点回不了家是经常的事。有一次,由于天黑,他独自一人骑摩托车掉到了沟里,造成左侧肩胛骨骨折,身体多处擦伤,住院多日才痊愈。发现市场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大,他就牵头发展苗木产业。没有资金,就回家说服父母把给自己准备结婚的十万元拿了出来,把结婚的日子也推迟了。从定项目、跑资金、说服农户到整合土地、田间管理、苗木销售等,他四处奔波,饿了就吃几口饼子,渴了喝几口冷水,时常吃住在田野,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累瘦了骨”。可喜的是,他创办的苗木基地,辐射带动农民种植苗木1000余亩,目前已为农民增加收入400余万元。
听了杨爱明的故事,记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在各地有意关注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慢慢地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像杨爱明这样,一心扑到新农村建设中。现在,有的大学生把“村官”当成他们考公务员的跳板,为以后进机关铺路;有的则是暂时到这里停一停,等待机会寻找新的门路;有的则是看中了农村有发财的机会,先在这里积累点资本,再去城里发展……农民群众对此有比喻:“井里的皮球”,说的是皮球到了井里,从上面看是下去了,可实质上这球还浮在水面。
这“井里的皮球”,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已经当了村官和准备当村官的大学生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又该如何做?杨爱明的回答是,到村里任职,当“井里的皮球”是没有出息的,要耐得住寂寞,面对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生活背景各异、农村还不富裕的现实,把根扎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对得起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
“切莫做"井里的皮球",干部群众在期待着千千万万个"杨爱明"涌现。”松塔镇党委书记宋润平说,“像杨爱明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文化素养高,充满了青春活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派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绝不仅仅是为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一项战略举措。大学生村官要像杨爱明这样,把自己当作农民,真心扎根农村,真情融入群众,甘做农民贴心人,甘当农户致富引路人,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出青春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