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我们总是会为它的无限生机而惊叹折服。不过,我们所见毛竹的青翠挺拔仅仅是它的外表。对于它内在的成长力量,更应该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一根竹子为什么能迅速破土而出之后迎风成长,成就一片无限的美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竹子的根。因为毛竹把根深深的扎在了土壤里,厚积五六年的力量之后,等来一朝的破土薄发。毛竹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扎根土壤蓄势待发的精神,我们才得以在自然界中看到茫茫的竹海美景。以物喻人,我们的年轻干部应该要有“毛竹精神”,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方可厚积薄发、成就自我。
毋庸置疑,基层群众是让年轻干部成长起来的力量源泉。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大地,就会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在一次搏斗中突然把他举到半空中将他扼死。透过刘少奇讲解的故事,含蓄地告诫了我们的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能脱离基层群众。
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有不少的年轻干部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听不进群众的话语,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轻视群众利益,将群众疾苦置若罔闻,结果导致了干群关系疏远,使得自己在为民服务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偏,止步于事业的黄金期,令人惋惜。朱熹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想,如果年轻干部脱离了基层群众,将与“来自谁、为了谁”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自我的成长也就会没有力量的源泉,最终受害的自然只会是党和年轻干部自己。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的年轻干部只有不脱离基层群众,只有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基层,源源不断地汲取成长的力量,才会迎来一朝的薄发,才会在服务为民的道路上成就自我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年轻干部中有部分人员心浮气躁,“来了就想提,提了就想走”,只想当官不想干事。我们一定要严防这种“官本位”思想,戒除年轻干部浮躁的毛病。
现实中,毛竹为何坚韧,为何高洁,为何淡然,为何深受人们喜爱,就是因为它具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豁达。我们的年轻干部要戒除浮躁,克服“官本位”思想,就应该多到基层锤炼、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年轻干部越是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越会使自己成长的更快,越会磨砺自己吃苦耐劳、豁达淡然的心态,敢于正视、直面困难,勇挑重担。古语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笔者看来,这句话用来劝勉我们的年轻干部朋友太合适不过。年轻干部只有把心静下来,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众做好事、做实事,在艰难困苦之后,一定会成绩斐然。反之,如果一心只想着升迁,全身只图着“温室”的享受,最终恐怕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谓是根本不固,何求木长,无泉之力,何欲远流。
扎根基层方可厚积薄发。年轻干部应该要有毛竹的精神与品质,深深扎根大地,端端正正挺立于世,不为风霜雨雪所侵蚀。如此,我们的年轻干部才会成林成片,形成一道道服务为民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