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基本功的锤炼。笔者认为,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潜心练好“听、说、看、写、做”五功,争做“爱听、愿说、会看、能写、善做”的优秀年轻干部,才有可能取得政治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
练好“听功”。古人郑板桥有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能否练好“听功”,是衡量大学生“村官”党性修养高下、政治素质优劣和思想理论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大学生“村官”思维敏锐、精力充沛、创造力强,但阅历尚浅、实践欠缺、磨练不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缺乏应对经验和应变能力,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成为困扰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盲区”。对于阅历尚浅的大学生“村官”来讲,要真心实意拜人民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成才。首先,大学生“村官”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作为大学生“村官”,能够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是一个起码的基本功。大学生“村官”要放低姿态主动融入群众,零距离听取群众批评话、揭短话、反映实际问题的话,尽快褪去身上的“书生气”,沾上基层的“泥土味”。其次,大学生“村官”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多做换位思考。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应当经常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不同意见和反面意见,不能偏听、偏信,要听得进逆耳忠言,容得下尖锐批评,乐于听真心实话,做到闻过则喜、虚心采纳。再次,大学生“村官”要练就一双兼听褒贬的“顺风耳”。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广泛接触社会上各类人员,但在接触中一定要学会善听贤言、忠言、诤言,不纳谗言、谎言、惑言。
练好“说功”。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至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西方社会更把舌头、金钱和电脑看作现代三大武器,可见大学生“村官”有一副好口才十分重要。大学生“村官”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辞来布置工作,可以振奋士气、鼓舞人心。话说好了,耳朵听得顺,心里想得通;话说拧了,热心变凉心,好事变坏事。大学生“村官”与领导、同事和群众打交道,一张好“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大学生“村官”要“敢说”。大学生“村官”大多具备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但社会阅历有限、工作经验不足、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能力欠缺,难免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失语状况。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有责任和担当,尽快补齐短板,敢说真话,多说多练,与各种群体交朋友,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大学生“村官”要“能说”。能说才能有效地沟通。在宣传党的政策、布置日常工作、消除群众困惑、化解各类矛盾等工作中,能说是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大学生“村官”必须在基层实践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学会与各种群体交流的沟通技巧,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言辞等,善于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与新媒体进行沟通。再次,大学生“村官”要“会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讲好话、做好报告,是大学生“村官”品德、素质、智慧、学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学生“村官”要讲究语言艺术和说话技巧,多运用群众语言,力戒官话、套话、假话、大话、空话,大胆说真话、敞开说直话、善用通俗话、多讲家常话、会说当地话,做到讲原则理直气壮,讲问题晓之以理,讲道理动之以情。
练好“看功”。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村官”大多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看待和处理问题往往不够成熟。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潜心练好“看功”,培养看问题入木三分的工作本领。首先,大学生“村官”要练就一双辨真假、识优劣的“火眼金睛”。大学生“村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通过问题找根源,做到见微知著,窥斑见豹,不断增强在重大考验面前的政治定力,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自省能力。其次,大学生“村官”要练就一双眺望致富路、远观康庄道的“千里眼”。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宽广的眼界是大学生“村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唯有见识多、眼界宽广,才能够以长远的眼光为引导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做出正确的决策。再次,大学生“村官”要练就一双精确识人的“慧眼”。韩愈说:“孟轲分正邪,眸子看瞭眊”,就是从眼睛来判断人之善恶。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在基层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广泛接触社会上各类人员,在接触中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头脑,练就一双精确识人的“慧眼”,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
练好“写功”。写作基本功是大学生“村官”的看家本领,没有这个本领,大学生“村官”是没有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的。正如培根所说:“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大学生“村官”大多缺乏写作经验,要想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练就一副“笔杆子”,必须下大力气、花苦功夫练好“写功”。首先,大学生“村官”要端正写作动机。大学生“村官”要有想写作的主观愿望,深刻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竞争资本,深入到写作中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遣词造句中逐渐培养写作的激情。其次,大学生“村官”要注重写作的平常积累。古人云:“脑存语库,文章才能生辉”。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金字塔式的日积月累。大学生“村官”理论知识有余,工作经验欠缺,因此,要把基层现实生活作为写作的动力和源泉,认真从“豆腐块”文章开始,虚心向领导、同事和群众学习请教,在字斟句酌中逐渐做到“笔下生花”。再次,大学生“村官”要有“提笔能写”的能力。“搜索—复制—粘贴—整理—成文”的文字快餐模式只会贻误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时机。大学生“村官”要培养较强的写作功底和综合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做到“坐下来能写”,就必须通过经常性的练笔,主动撰写高价值、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不断增厚写作功底,做到文章能出彩,材料够详实,方案能可行。
练好“做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形式主义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正如邓小平所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也指出:“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大学生“村官”正处在人生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勇挑重担,勤于实践,重在落实,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认真练好“做功”。首先,大学生“村官”要永葆“想干事”的工作激情。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大学生“村官”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对待工作要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锻炼中打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政治定力。其次,大学生“村官”要多“墩墩苗”。基层实践是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的大课堂。大学生“村官”要多接地气,主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用实际行动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争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再次,大学生“村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务实是成事之本,也是大学生“村官”获得成功之本。大学生“村官”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大学生“村官”要在基层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多做基层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本着“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吃苦精神,锤炼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品质,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