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双赢之举,凸显了新的政策意义和政策导向。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作为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完成党、国家与社会都赋予了大学生村官新的历史使命。
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以来,广大大学生村官已在基层农村扎根生花,硕果累累。然而,当一名村官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学生村官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实践工作水平。笔者认为主要用以下“三个是否”检验工作能力。
是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虽然大学生村官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来说,实践知识不足,要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知识的学习。俗话说的好:在农村,只有实践才能获得农民的认可。
是否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农村,要想有发言权,就必须要有经济实力,让农民信服。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期下的农村骨干力量,要把发展致富放在首位,做好农民的模范,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是否能带头做好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应响应党中央“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当好群众表率,把青春、热血、激情奉献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