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大学生村官在某网络论坛发了一篇“吐槽帖”,抱怨自己入村近两年时间,却依然“无用武之地”,在日复一日的繁琐小事中消磨时光,不但实现不了带领农民致富的愿望,甚至连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找不到了。一时间,众多围观者竞相七嘴八舌分析原因,有的说这是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不放手造成的;也有人说这是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造成的。
这篇帖子折射出少数村官的迷茫心态。他们虽身在村官岗位,却对如何发挥特长、融入农村、履职尽责没有头绪,更找不到突破口。因而事事被动,总有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由此,记者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广州采访时遇到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他的名字叫徐和君,现任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民兴村党支部副书记,到村工作已有7个年头了。
徐和君并非明星村官,但只要和他一接触,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优秀村官。作为一个外乡人,一个非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在村官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让人刮目相看。最近他就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为村里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南沙区晋级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之后,徐和君敏锐地感觉到了发展机遇,他大胆向书记建言要发展村级生态旅游。书记很感兴趣,交给他放手去做。他并无规划方面的专业背景,也深知凭自己一人之力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在梳理过手头的人脉关系后,他抓住华南农业大学党支部和基层结对活动的机会,主动与他们接触,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村里调研,并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将民兴村打造成新型农村示范村。这件事,村里没有花一分钱,就得到了一份起点高、可行性强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虽非完全出自他手,却实实在在是他的功劳,让村两委和村民对他刮目相看。
第二件事是村边有一块约700平米的土地,因为地块小,村里觉得不堪大用,一直荒废着。徐和君觉得老这样荒着也不是个事,特地跑到政府查规划。这一查不得了,这块地竟然是建设用地,虽然不大,开发价值可不小。可用来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徐和君问遍了朋友圈,最终把主意打到了村书记身上。原来,书记有个朋友是做高品质蔬菜种植的,有一次在村里闲聊时提到,想把企业搬到村里,建一个产销一条龙的蔬菜种植基地。当时徐和君没有吭声,却默默记在心里,如今想起来,这块地简直就是为此量身定做的。企业的办公楼可以盖在这块建设用地上,另外,本村很多蔬菜种植户还能够依托企业解决销路问题。这岂不是一件双赢的好事?经过徐和君的斡旋,如今,这家企业已在民兴村安家,每年不但上交村里5万元租金,还收购村里的蔬菜直接销往城里的大超市,大大提高了种菜的效益。
从徐和君身上可以看到,村官要想有作为说难也不难,关键要做有心人,不当看客,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抓住机遇,找准工作着力点。村庄虽小,事务很多,政策宣传、科技推广、创业致富、文明引领等等,大学生村官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可不少,如果被动等待别人重用自己,只会错失机会,久而久之给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留下“无用”的印象。
徐和君的本事就是善于主动积累人脉关系,并把这些关系转变成自己的“外援”,用来推动村庄的发展。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你,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何把这一优势变成在村工作的敲门砖?专注于这两点,相信你再也没有时间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