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应届大学生村官已工作两月有余,部分大学生在论坛、贴吧中交流工作:压力大、任务多、担子重,最担心的是能力不足,导致工作做的不到位、领导不认可、老百姓不满意。刚从学校走向社会,难免有方式方法不优、知识储备不够、工作经验不足等现象,大学生村官应全力克服“本领恐慌”,积极学习、努力适应、大胆实践,才能将自己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好,造福一方百姓。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和希望都在农村,大学生村官肩负着强村富民的使命,要端正思想态度,积极面对工作,冷静处理各种疑难问题。有些村的条件艰苦,干部文化程度不高,而任务重,责任大,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心理落差明显,产生畏难情绪,心态也发生转变,回避挫折,抵触困难。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是裹足不前、退避三舍,还是勇往直前、迎头而上,直接考验着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克服焦虑期,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扎根基层,才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万事开头难,大学生村官要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民俗风情,用乐观阳光的心态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要时常端正思想,避免偏激,正视工作的烦恼与不足,才能为克服“本领恐慌”找到好的办法。
树立创新意识,充实知识储备。年轻人朝气蓬勃,工作要注重创新,但前提条件是做好本职工作,胜任各项工作,能有效地提高效率。有时新的大学生村官面对枯燥的信息输入工作,耐心不足,总想做点大事情,不太希望做太多的“无脑工作”。其实工作不分“有脑”和“无脑”,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重复的工作可以培养耐力,不重复的工作可以培养能力,能否灵活主动地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是当务之急。大学生村官应敬畏“本领恐慌”,善于找不足,并多个渠道、多种方式谋求改善,积极学习,看书读报,文理兼修,重视农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储备。作为从校门迈入村门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肩负着为村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和挖潜力的重要职责。在思想境界提升、知识结构更新和法制意识加强的基础上,向群众学习才是克服“本领恐慌”重要途径。
加强调查研究,努力躬身实践。大学生村官的“本领恐慌”,多为实践上缺乏经验、交流上略有难处、工作中缺少方法。刚走出校门不久,缺乏经验在所难免,要多花时间学本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长才干,循序渐进地学本领;当地话是凝结情感的纽带,大学生村官应积极学习和适应,在内心赢得共鸣;只有努力实践,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要把实践变成一种常态的过程,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放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体悟、检验和发展,逐渐把理论知识内化、升华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本领,做到为我所用,将“本领恐慌”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同时,在实践中要注重调查研究,走访群众,慰问老干部和有困难的村民,虚心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基层干部最大的本领莫过于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最大的才干莫过于脚踏实地为百姓办事。打破“本领恐慌”的困境,和老百姓保持零距离,离不开信念、学习和实践这三驾马车。大学生村官应端正思想,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更快地提高本领,用无悔青春开拓农村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