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需下“笨”功夫
2015-10-30 09:1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张粉琴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不少大学生村官上任伊始,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往往是搞调研、摸家底。调研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之一就是建立一支熟悉基层、对基层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队伍。大学生村官上岗后,如何尽快融入村里?调研是一把有效的钥匙。通过调研,可以走进百姓家庭、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希冀,感受他们的疾苦,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们办实事解难题,赢得群众的信任。如果没有主动的姿态、真诚的交流,村民对村官就消除不了陌生感、隔阂感,又怎能和盘托出内心所思所想所欲?村官只要以心交心,调研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村情民意,还有真挚的情感。

  在大学生村官肩上,搁着一副沉甸甸的重担,那就是带领村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很多大学生村官从家门到校门,对农村知之甚少,实践经验一片空白,怎样才能因地制宜,找到村庄未来的发展之道?办法仍然是调研。村里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优势,适合开拓什么产业,村民擅长做什么,村里的能人大户们有什么宝贵的点子……这一系列问号,坐在办公室里,任你苦思冥想,也没有现成答案。只有多跑多问,才能结合实际、理清思路。如果宅着不动,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的做法,极有可能不接地气,水土不服,只是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行不通。

  调研虽然重要,但不是人人都重视。有些村官往往不调查、不研究,而是图省事、走捷径,在网上剪剪贴贴,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调研报告交差。对于此类投机取巧的行为,主管部门出拳整治,有的要求返工,有的亮出黄牌警告。这些举措与其说是处罚,不如说是一次严厉的提醒:调研必须身入心入,下足“笨”功夫。

  无数优秀村官的成长经历表明,调研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花费大把时间和精力调研,才会有所斩获,有所回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