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应该避免“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2018-08-08 17:0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炼铁乡纸厂村村官 郭灿旭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老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它的大意是: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做恩人,可你要给了一斗米,他就会怨你不给更多,你若一粒不给,他反而一点怨恨都没有。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作为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更是深有感触。 

  现如今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对偏远地区的帮扶力度也是越来越大,通过一系列的脱贫政策的精准实施之后,我所在的小山村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之前一系列的考核验收的时候,我所担心的非建档立卡户的满意度问题,远远地的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对我们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们的工作成果也是十分满意。反而是享受了很多政策的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看法,他们等靠要的思想,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 

  我们原以为在解决了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之后,他们算是脱贫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是太多的政策把他们给宠坏了,在一定程度上还加深了他们的“等靠要”思想,扶贫需要先扶志,如果他们的思想不改变,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他们跟其他老百姓的差距还是会进一步的拉大。对此我认为,我们的扶贫工作不足之处在于,对于需要社会兜底的那一层人,我们去给他们建房,给他们五保低保,这无可厚非,但是年轻力壮的由于其他原因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的着重点应该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他们的劳动技能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在加深了他们的依赖思想之后再去寻求改变无疑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解决贫困户物资上的需求,毕竟欲壑难填。我们只有更加科学有效的去帮扶贫困户,才能避免“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情况出现,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摘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