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必须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脱贫攻坚,本就是一场不好打的“硬仗”,剩下的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已经脱贫的群众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返贫,小康家庭也可能因为疾病灾害而入贫。面对阶段性胜利后可能出现的疲惫感和懈怠心,就必须拿出“把脱贫攻坚进行到底”的韧劲,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意志,走好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下半场”。
把思想的弦绷得久一点,脱贫过程才能实一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干部的思想认识,直接影响着脱贫质量,决定着脱贫成色。正是因为广大扶贫干部对群众放不下、甩不掉的厚重情怀和浓浓牵挂,减贫事业才能在短短几年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赢得百姓的口碑。扶贫若是急功近利、见好就收,那即便是完成了摘帽任务,其效果也难以保证,难以长久。只有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到扶贫摘帽摘前摘后一个样,脱贫攻坚战前战后一个样,闯关冲刺才能更有底气力量。
把行动的“摊子”铺得远一点,脱贫成效才能长一些。创业不易,守成更难。钱的投入和物的捐赠只是一时,给予贫困群众的方法技能却能受用一辈子。扶贫帮困的真谛,不在于暂时的身份摆脱、帽子脱钩,而在于无论何时都能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力度不减。在“授之以渔”的同时,要主动“把手伸得长一些”“把脚迈得远一些”,常回村看看、与老乡聊聊,问问产业扶贫有没有持续转起来,劳务扶贫有没有切实动起来,易地扶贫有没有真正接上来,为曾经的贫困户们再“多送一程”“多守一段”。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