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屯村书记周绍军:将茶园做成“子孙产业”
2019-03-15 09:3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书记 周绍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周绍军(右)向来访的客商介绍茶叶

 

 

  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有着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很多年前就有专家说,这里是种植茶叶的宝地。然而,“茶叶虽好,却没变成宝。”村里有一片600亩的老茶园,长期受重粮食轻茶叶的思维影响,村民只种不管,一直没有产生效益。

  我常年在外打工,每次回到山平土肥的大屯村,看到乡亲们还在埋头捡柴桠,靠着种一亩水稻收一箩米过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曾经出资16万元,修建村小学,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绍军,你为家乡作了不小的贡献,既有能力又务实,能不能回到村里干?”1998年,村书记强仁虎找到我,希望我回乡创业,带领乡村们共同致富。作为全村第一个在外当上老板的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回村发展。

  我的目光首先投向那片老茶园,决心带领乡村们种茶。2003年,我当选村主任,对老书记说:“不搞好茶叶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多年的打工生涯让我知道,必须抓出一个样板茶园,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于是,我带着村干部们整日泡在茶园中,锄草、剪枝、施肥,让老茶园焕发生机,同时吸引一些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中来。

  2005年,大屯村同接壤的神仙庙等7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土地面积扩大了7倍。我又被选为大村的村主任。2007年,石阡县规划在大屯及相邻的村庄打造一个万亩茶园。当时,种茶的阻力比较大,很多村民担心光种茶不种粮食吃啥?我把村干部分成几个工作组,一家一户跑,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茶。

  老书记强仁虎把自家的5亩地改种茶叶,带动了火石湾组村民种茶;强书记的前任周绍智,也响应号召带头种了3亩茶,带动上挂塘组村民种茶。从2005年到2011年,石阡县把零星的茶园整合打造成15300亩茶园,建成了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其中大屯村的1530亩茶园成为苔茶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在茶产业的引领下,实现硬化路组组通,危房、漏房改造全覆盖,全村村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改善提高。

  无奈,好景不长。为推动茶产业更快发展,我们引进了浙江一家茶叶生产公司管茶制茶。由于企业管理不当,2014年至2015年,茶园两年没有采得一枚芽茶,企业被迫停产。茶园走到了“死亡”的边缘,群众也由种茶转向“骂茶”。

  那时候,有人建议我继续到广东去闯荡。然而我怎么可能临阵脱逃!我在村民大会上表态:“我要让茶园复活!”

  2015年,我放弃自家的养牛场,用家产抵押向信用社贷款260万元,建起了大屯兆酆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募集资金965万元,建成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让村里的贫困户和其他茶农都以入股茶园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共同经营。

  妻子张金琴为此时常落泪,担心我把多年的家产败光了,担心茶叶卖不出去咋对得住村里这么多人!我一面宽慰妻子,一面忙着为茶园“复活”找出路。2015年1月,我和妻子一起来到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找到所长周玉峰求救,得到了研究所的技术扶持。茶叶开产了,妻子也有了信心,在合作社搭起彩钢棚,把家搬到这里,一起加工茶叶。

  2016年,不仅茶园实现了“复活”,园内还建成20多个茶叶育种基地和翠芽毛峰加工生产线,合作社成为全县唯一进入贵州特色产业研究院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茶青50吨,生产名优茶3吨、大宗茶20吨,人均种茶增收2000元。

  茶产业是“子孙产业”,要把它做大做强,人是最大的资源。为此,我经常联系大屯村在外务工的村民,动员他们回村发展茶叶。48岁的柴帮文结束了26年的广东打工生涯,回来后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并担任副理事长,把上挂塘组茶园打造成万亩茶区的示范园。当兵复员的祝光明,毅然放弃外出创业,发展了63亩无花果作为园区支撑产业。

  截至2018年底,大屯村种植茶园1530亩,发展苹果桃100亩,无花果63亩,蜂糖李120亩,蔬菜种植200亩,肉牛养殖40头。贫困户通过茶园入股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享受分红1796元,务工创收4000元。

  接下来,我想扩大种茶面积500亩,让土地变绿生金;提升茶叶品质,让市场青睐石阡苔茶;让合作社覆盖全村所有贫困群众,让贫困户子子孙孙享受种茶红利,永不返贫。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