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县塘池村脱贫攻坚队队长魏建斌的家庭故事
2019-01-25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刘智强 李凡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时间长了,我们和贫困户处得像一家人。”贵州省石阡县中坝街道塘池村脱贫攻坚队队长魏建斌说。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魏建斌口中的“我们”,不仅是指驻村工作的同事,还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

  2018年,魏建斌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驻村扶贫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万事开头难。魏建斌坦言,自己刚到塘池村时,与村民不熟悉,也常听到大家的抱怨。“我的办法比较笨,就是多到群众家里走动,跟他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一回生,两回熟,用人心焐热人心。”魏建斌说。

  魏建斌帮扶的贫困户中,有一位叫周正明,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家庭条件有明显好转,按照规定,去年5月,村里取消了周正明享受低保的资格。为此,周正明很不满,多次声称要找镇村干部麻烦。村干部们都觉得这件事很棘手,关键时候,是魏建斌搞定了他。这方面,魏建斌有很多的故事,比如去年8月,周正明的儿媳妇早产,住院花费4万多元。魏建斌忙前忙后帮助协调,报销了绝大部分费用。“前几天到老魏家,他硬是要把自己泡的红豆杉酒给我带上。”魏建斌感叹,干部与群众之间没有融化不了的“冰”,只要你是真心就能换得真情。

  魏建斌的女儿受父亲的影响,2017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石阡县国荣乡财政分局工作,又被派到国荣乡新阳村驻村扶贫。她说:“从陌生到熟悉,从束手无策到逐步进入角色,父母不断地给我出主意、提建议、说要求。”

  第一次喂猪、第一次扒苞米、第一次挖红薯……力所能及的,魏华都会帮着贫困户去做,于是有了很多的第一次。“我还学会了骑摩托。有一次,一户贫困户急着需要买药,我便急匆匆骑上摩托赶赴他家。路上不小心摔倒了,疼得我差点哭出来。”魏华说。

  第一次学会用锄头,是帮贫困户刘明花干活。“这个70多岁的老人很感激我,又是给我拿水果,又是给我煎鸡蛋饼。”她说,现在回想起来仍感动不已。“我爸常跟我说,百姓的小事也是大事。”在魏华看来,对待贫困户需要一丝不苟、真心付出。

  魏建斌的妻子杜红霞是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去年9月到大沙坝乡何家坝村驻村扶贫。和丈夫、女儿相比,她是扶贫战线上的“新兵”。尽管驻村时间不长,但她也揣摩出了一点扶贫心得:“多为贫困户着想,就能温暖他们的心。”

  前些天,杜红霞帮扶的贫困户突发疾病。她顾不上多想,便急忙告诉魏建斌,“老魏,赶紧开车过来,人命关天!”正在休息的魏建斌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何家坝村,拉上病人火速送到医院,挽救了贫困户的生命。贫困户住院,她也很操心:对方住院那几天,她和病人家属一同轮班陪着,嘘寒问暖。

  “驻村三个月了,那次也算和丈夫碰了个面。”杜红霞说,自从驻村扶贫以后,她和丈夫、女儿见面的机会特别少,一家三口经常打电话互相鼓励、加油。

  “是啊,我们要比一比谁工作做得最好呢!”魏华笑着告诉记者,“我爸有时候还会吃我醋,说我伺候贫困户的那细心,打招呼的那热情劲,可比对亲老爸还好!”

  提及家人,魏建斌鼻子有些酸涩。“有一次80岁的老母亲打来电话,我手上工作忙,没来得及接听,她就挂了。等我拨回去,她又急忙说打错了。”魏建斌说,“我知道,她肯定是想我了,又担心打扰我工作。”

  魏建斌的父亲是个有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大半辈子都是做民政工作,“记得小时候,父亲走路去给困难群众发米、发被褥的情景。从小,母亲就教导我,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乡亲们真心实意的人!”魏建斌觉得,有这样的父母,自己不可能不对乡亲们尽心尽力。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也成了他们家的家风,代代相传。

  “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魏建斌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一线,魏家人也在努力奔跑,为乡亲们追出一个富裕梦来!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