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有一位文静、秀气而阳光的女大学生村官,名叫吴小宁,吴小宁1991年出生在亳州城,小时候在城里长大,上大学一年级时就入了党,系安徽省第六批大学生村官,现任谯城区淝河镇大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小宁2013年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积极响应中央“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号召,参加村官考试,被选聘来到了农村。
最初来到大康村时,吴小宁作为村书记助理,很快融入到了大康村两委班子,主动分担了许多文件资料整理、报表设计工作。其次是拜访。大康村作为贫困村,有许多困难户,她急在心上。她同村书记一起先去走家串户调查了解大康村所有的贫困户和一些农户的基本情况,再去拜访村里老党员和一些老队长,然后,大家集思广益想找出一条能带领大康村脱贫致富的道路。慢慢的她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可以这样肯定的说,在大康村,没有人不认识这位热心肠时刻为民操心的女大学生村官的。
为全面贯彻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脱贫”和安徽省“调转促”的精神,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吴小宁,积极响应上级精神,通过药都银行的青年创业贷款、亲戚朋友的借款和自己家的房产抵押贷款,镇里扶持部分资金,于2015年6月在大康村建成“淝河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小宁生态采摘园”,以大棚蔬菜为支柱产业,在群众中率先示范,带动大康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虽然很大,但是为了能摘掉大康村贫困村的帽子,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碌碌无为,她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选择了这条令许多人难以理解又很震惊的道路。
创业园面积103亩,通过土地流转,跟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租金为每亩地850元。总投资150万。
万事开头难,小宁刚开始创业就遇到重重困难。听到吴小宁要建设大棚,家人亲戚朋友极力反对,认为她是个女孩,过着稳定的生活,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吃那个苦呢。当提到要投资那么多钱的时候,家人更是反对。为了坚定这个信心,吴小宁就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她先从她丈夫入手,告诉他关于建设大棚的原因和以后的发展前景,因为都是年轻人,很容易就达成了共鸣。她先把结婚陪嫁的存款拿了出来,又通过村官青年创业渠道贷款10万 元,又通过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镇政府支持一部分,可是合计一下还差许多钱。这时她就打算从家里人入手,告诉爸妈,自己准备在大康建设蔬菜大棚,是为了帮助大康人民脱贫致富,是为了让大康村脱掉贫困村的帽子。为了让爸妈更加信服她的话,她把整个关于建设大棚的计划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一一分析,但是仍然没能说服爸妈。她左右为难,又找到了一些村官创业的优秀事例,让爸妈看看这些人是怎么样扎根基层的,听过这些看到这些的时候,爸妈的思想开始动摇了,再加上丈夫的支持,小宁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不说服爸妈不罢休。她跟爸妈打亲情牌,天天晚上回家都会和家人说创业的事,一星期不行,就两个星期,一直在家盯了一个月,最后爸妈终于存不住气了,他们让她坐在他们旁边,语重心长的说,孩子既然你想做,爸妈也是会支持你的,年轻人就要趁着年轻去做一些事,不要等待老的时候,后悔当初。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不要怕吃苦,吃的苦中苦,方能甜上甜。然后,爸爸就给吴小宁讲了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贫穷,但是人穷志不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也是靠着自己的信念,出人头地,让别人能够看起。说完了这些话,他们拿出了自己的半辈子积蓄,又拿出了家里的房产证,让吴小宁再贷一部分款,看到爸爸的这个举动,吴小宁顿时湿了双眼,爸爸说,孩子,要干就干出个名堂,大康村以后就靠你了,咱们舍了小家,也要为大家。吴小宁拿着存折和房产证,愣是半天说不出话。心里有阵阵酸楚,但更多的是坚定,是要走一条不回头的路。
资金困难解决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建大棚了。建大棚刚开始是最主要是买钢管,钢管好不好,就决定大棚牢固不牢固,为此吴小宁拜访了谯城区所有蔬菜基地种植大户,从张店乡刘松年基地,到城父余建峰基地,再到立德铁庄基地,为此没有少跑地方。最后,吴小宁又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跑到和县买到便宜优质的天津热镀锌管子。刚开始扎大棚的时候,买的扎棚器不合适,市场上都是用手按下去的扎棚器,兑上水,在地上按出一个直径32毫米的圆洞,然后再把钢管一根一根插进去,工人们感觉打洞眼特别慢而且很累手,小宁自己也累的全身酸疼,而且速度又很慢,对此吴小宁很着急,她晚上就琢磨怎么能打洞眼更快呢,她琢磨一晚,感觉如果在扎棚器两边焊上两个脚蹬子,用脚蹬扎棚,不是更快吗,因为两脚的力气肯定比两手的力气大的多。一宿没睡好,第二天她兴奋的找到工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工人们都说行,于是她就到集镇上,找到电焊修车工,焊接了两个脚蹬子,拿回来让工人试验,果然这样干活既不费力气,又很快,大大提高了扎棚速度。
吴小宁刚开始一周确实很累,自己从来没有干过这么重的活,自己在家也没有做过饭,可是在这里一切都要重新学。每天自己拖着全身疼痛的身体烧水煮饭,慢慢的习惯了,自己也不感觉那么累了,因为心里有了奔头。
记得一次下雨天,吴小宁要把在外面晾晒的床头和工具搬回屋里去,由于基地办公室的台阶刚用水泥做好,台阶比较陡,比较滑,当时抬床头的时候,由于着急,她没有注意到台阶比较湿滑,一下滑倒在地,床头压在身上,自己的膝盖重重的跪在了台阶上,当时那种钻心的疼痛,让吴小宁的泪水不能控制的流了出来,身上弄的都是泥巴,到屋里一看,膝盖擦破了皮,紫了一大块,急忙到村卫生室用碘酒消了毒。晚上,躺在床上膝盖还是一阵阵疼痛。第二天她一瘸一拐的又开始战斗了,因为她告诉自己,她是第一书记,她不能倒,工人们都看着她呢,她是方向标,只有她在工人们才有信心,才能干好这些活。就这样耗时一个多月才把所有大棚扎好。
接着就是施肥旋地,由于大棚中间空隙比较小,只能用小手扶旋耕机,刚开始由于想加快速度,买了一个柴油手扶旋耕机,可是工人们都感觉柴油机虽然马力大但太笨重,自己亲手试了试,一个棚下来,都累的吃不消。最后,找到卖手扶旋耕机的经销商,换了一个比较轻的汽油手扶旋耕机,虽然汽油手扶旋耕机没有那么大马力,旋耕比较慢,但操作方便。
这之中,由于旋耕机手的操作失误,旋坏了别人地里生长2年的藏红花,赔了2万块,当时吴小宁就想放弃,那时的心情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到,2天没有吃下去饭。她每天到村里走走,当看到朴实的百姓,当看到村里的贫困情形,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走一条致富之路,不论前边遇到多大困难。
2015年11月,吴小宁通过考试,被上级组织部门选拔为淝河镇大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这时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坚定了她带领大康村脱贫致富的决心。
吴小宁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为了把大棚搞好,她除抓好日常工作外,就是自学大棚知识,她除了到附近乡镇调研其它大棚种植基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外,就是查阅书籍资料,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同时和群众交流沟通,向聘请的技术员学习,不懂就问。另外,她还到市场调研蔬菜销售情况。
同时她把学习的知识记录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
尽管小宁不断学习,但在开始育苗时还是出了一点小问题。2016年元旦前后,是育麒麟瓜苗的季节,小宁的棚里也规划了20棚麒麟瓜,第一次育瓜苗就出现了差错,由于当天夜里降温,用电热毯盖住瓜苗保温,要恒温25到30度之间,要持续24小时,小宁一方面想快点把瓜苗催出牙,另一方面害怕温度上升不到25度,就把电热毯一直调到高档,就不再去问它了。第二天一早起来看看,瓜苗全部烫坏了,她赶快叫来技术老师,才知道,由于自己的小聪明,电热毯温度调的过高,瓜苗全部烫坏了。为此,她又赶快买来种子,这次又买来一个专门测量温度的大温度计放在瓜籽中间,开着电热毯,时刻注意瓜苗的温度。这次,她一刻也不敢怠慢,过一会就去看看温度计,温度达到25到30之间她才放心,这样又过了一宿,她几乎没合眼,第二天当看到瓜苗都出来了,她才放心下来。
小宁的创业园慢慢建立起来了,目前,共计70多个大棚,大棚里育的有辣椒苗、番茄苗、豆角苗、麒麟瓜(西瓜)苗、甜瓜苗、红薯苗等,而且长势良好。同时解决了大康村就业人数30人,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15人。
吴小宁说,预计这些蔬菜再过三个多月就能成熟上市,经济效益能达到20多万元。
吴小宁说,她的创业园坚持打绿色生态品牌,以大棚蔬菜产业为特色,依托涡郸路地理位置优势,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扶贫产业发展,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由自然型产业向采摘观光型产业转变,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现代型农业转变。形成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和营销网络,使大棚蔬菜产业成为大康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小宁的目标是最后大康村乃至淝河镇每个人都有种大棚蔬菜的技术,每个人都愿意种大棚蔬菜,并且能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
吴小宁说,她的下一步打算,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为其提供大棚建设技术及种苗管理技术,让农户自己学习并且掌握技术,蔬菜成熟时,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出去。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希望政府能提供扶持资金,在贫困户自家田地里建设大棚,她提供从技术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通过合作社分红,让他们脱贫致富。同时吴小宁还准备电商扶贫,在大康村开设农村淘宝,让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也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所需要的农资、农产品以及生活用品,让”互联网+”受益于全村人。
创业感言:创业路上困难重重,从城市到农村是选择,在农村扎根是决定,要做一个新时代的“银环”。
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做好事,努力同时更应心细。
所有事都不要想着走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