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我来到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岱西镇双合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到村以来,我经常问自己四个问题:在村任职时间不长,我能否为农村经济发展加加油?人居环境整治怎样常坚持?便民服务效率能否再提高?乡村文化建设如何更丰富?这四道“必答题”,既是政策要求,更是村民期盼。
赵焕元(右)帮助村民制作海蜇。(双合村村委会供图)
为农村经济发展再加把劲。双合村历史悠久,但老龄化、空心化让昔日繁华的渔村日渐凋敝,村里的老年人对我说,村里基础设施跟不上,软服务没有,哪个年轻人会愿意留下来?于是从2023年开始,我村引入“整村运营”模式,盘活闲置房屋将美丽资源转变成美丽经济。我发现石壁景区出口位于我村东北角,大量游客游览完毕后就直接离开,能否将景区游客引流到村中?在我的建言下,村里将海蜇“共富工坊”、海蜇宴会、海蜇制作体验等结合起来,促进海蜇产业链延伸,让游客有得吃、有得玩。现在,双合村实现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了餐饮住宿产业增收。
为人居环境整治建章立制。在打造美丽庭院时,村里给家家户户送去鲜花盆栽,装点庭院。我发现总是送花也不是办法,美丽乡村应该由“一群人”来打造维护。我利用“围炉夜话”恳谈会收集民需,将设施旧改、绿化美化、渔具堆放等任务转化为村民“心愿清单”,一一实现。为了激励更多乡亲参与“美丽接力”,确定每月1日为全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队伍,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为便民服务效率增添活力。“一老一小”是老百姓的家事,更是民生大事。我走访时发现村里的老年人用手机不在行,于是我决定每月在村常态化开展“银龄数字课堂”培训。针对村民亟需解决的“快递”难题,同村“两委”班子规划快递收发点建设,方便收取快递的同时还能给乡土特产销路打开一扇门,实现“路通业兴”。针对村内行动不便的群众将医保、民政等15项高频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套餐上门办理,建立特殊群体“三色档案”,每月至少开展1次上门服务。
为乡村文化建设续写新篇。我多处对接县镇资源,不定期开展移风易俗、绿色环保、健康义诊、反诈宣讲等多种多样的公益课堂。推动成立文艺小分队,“村委搭台、村民唱戏”把文化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主持举办多场“村晚”“村歌”“村棋”,让文化礼堂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温馨家园。我们还创新将二十四节气与亲子活动、研学、手工等活动结合,我也以短视频、直播方式让双合村的乡村活动在县里多次“出圈”,小渔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网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