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建的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社前,看着满载农资的货车有序进出,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豹子岭村党支部书记唐汇晏难掩激动:“三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的火车站办公楼,如今成了带动村集体增收的‘聚宝盆’!”据他介绍,靠着合作社联社,豹子岭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从原来的10万余元,增至2024年的百万元,一举摘掉了“组织涣散、经济薄弱”的帽子。
联社的粮食仓储。江澳 摄
“我们组织党员群众开了7场户主会,最终确定把原西斋火车站搬迁后遗留的闲置资产盘活。”回忆起当时的决策过程,唐汇晏记忆犹新。2023年6月,通过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村集体购置5亩国有土地和两栋4000平方米办公楼,联合3家专业合作社成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社,构建起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营模式,一个由村集体控股55%的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社应运而生。
唐汇晏介绍起联社“四大中心”的功能:农资配送中心整合全镇农资需求,实现统一采购;农机服务中心集中调配旋耕机、无人机等设备;稻谷烘干中心日处理能力达240吨;仓储物流中心包含3000平方米标准化库房和1000平方米精米加工厂。“以前农户单打独斗,现在抱团发展,每亩种植成本降低200元。”种植大户杨德平算起了明白账。
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联社推出的“四张清单”。针对不同农户需求,联社创新推出代种、托管、流转、联营“四张清单”,形成定制化服务菜单。在代种清单中,联社推出代育秧、代旋耕、代机插等“十代”模式,农户可根据自身需求任选一环节下单,由联社为其提供相应服务;托管清单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栽植品种、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服务、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标准收购的标准化管理;流转清单细分四类土地制定阶梯价格;联营清单则让农户在保持自主权的同时享受优惠。这种“量体裁衣”的服务模式,让2600亩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服务覆盖全村农户。“今年我将8亩田流转给联社,一年租金就有2000余元,平常还在联社务工,一年收入能达到2万余元。”二组村民杜江在联社服务窗口办理流转手续时说。
“和豹子岭村合作后,我们村集体经济增收了5万元。”邻村野鹅堰村党支部书记陈云在跨村合作座谈会上分享经验。联社以“四种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实力强的村带动群众入社,有短板的村对接专项服务,资源丰富的村整合土地合作,主体多元的村携手专业大户。目前洈水镇已有8个村加入“发展联盟”,规模化经营土地达20000余亩,2024年联社实现产值970多万元。
眼下,合作社联社正与市供销社开展战略合作,豹子岭村将建设农资配送中心,依托供销系统渠道优势,把农资配送辐射到全镇范围,不仅农户种粮底气更足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望冲刺200万元。
走在联社里,无人机的嗡鸣与收割机的轰鸣合奏出乡村振兴交响曲。从闲置资源盘活到全产业链构建,从单村突破到区域联动,这个曾经的“火车站旁的空心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所说:“支部领着干,资源变金砖,服务送到家,腰包鼓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