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的第二天,午后的阳光洒满秋收的大地。记者告别瑞杰和芳芳夫妻俩,远离了上海市青浦区林家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除了金色的稻田和村边小河里的涟涟碧水,还有雅致的薄荷香文苑和田耘社的评弹。
薄荷香文苑是瑞杰和芳芳打造的林家村农家书屋,在村里住了3年的田耘社艺人们,认识他们第二天就搬来了林家村,纪录片导演王磊的创作团队干脆把夫妻俩的民居变成了后期制作基地。
瑞杰全名张瑞杰,是医学博士,芳芳全名陈君芳,是曾在艺术圈里冲浪的林家村倪马自然村人,2007年两人带着梦想回到村里,一守就是10年。当年的“中医科普公园梦”至今遥遥无期,农家书屋却成了网红,甚至引来了法国领事馆的夏至音乐节。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之后不约而同留下相同的印象:这哪里是农家书屋呀,这分明是乡村文化旅游点。
“好多人网上看到薄荷香文苑就慕名而来了,感叹完农家书屋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接着感叹朴素美丽的农村真的能留住艺术家们,看到村子里接二连三的游人,我们这几年的付出值了。”芳芳笑着说。
“网红农家书屋”成为上海乡村游地标
“听说村里有农家书屋,我们都不信,看了之后觉得农家书屋不应该是摆设,而应该比城市里的书店更有韵味,于是就动手做薄荷香文苑。”说到成为网红的薄荷香文苑,爱笑的芳芳笑着说起文苑的来龙去脉。
瑞杰和芳芳曾经在青浦县城开过书店。芳芳记得很清楚,当时还在日本留学的瑞杰说,如果书店能坚持一二十年,为周边的孩子守护书香,陪伴他们成长,那该是多美的人生经历。薄荷香就是当年书店的名字。
熟悉了现代农村生活之后,夫妻俩无暇感叹农村的日渐式微,他们知道那些在城市里的朋友们需要一个消解乡愁的处所,需要一个慰藉灵魂的田园,于是,当他们得知青浦区正着手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之后,就不假思索地做起了农家书屋,成立了上海串方农业专业合作社。
串方是旧时乡村游医背的方盒子,瑞杰和芳芳希望他们合作社的绿色发展模式能带动周边农民走上健康生产道路。
“我们的农家书屋不只是为村民提供一个掌握知识了解世界的读书空间,还为城市人提供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书香空间。”芳芳说。
薄荷香文苑由普通江南民宅改造而得,如果不是门口挂着“农家书屋——林家村薄荷香文苑”的牌子,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个农家书屋。
推开面朝大片稻田的竹编大门,是近50平方米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摆放着各式代表着农耕文明的器具。穿过院子走进屋里,书香扑面而来,竖挂着的油画,一万多册雅俗共赏的书,恰到好处摆放着的稻子,书屋温馨雅致。
书屋分上下两层,一楼以书、画为主,二楼则是静读、品茗区,田野风光越窗而来,躲也躲不掉。
客人来了自然得有好茶好饭招待,在二楼开辟一个品茶区事小,让来客吃到美味可口的青浦菜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夫妻俩在镇村农口部门的帮助下,流转了120亩稻田,专注于绿色大米种植,3年扩大到了300亩。
“今年林家村被纳入青浦区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村里这么多房子空着太可惜了,家乡美了,城里的朋友来了,这些房子就是资源,外出务工的也可以在家门口找活干。”瑞杰说。
如今,因为“网红农家书屋”,来林家村的游客平均每月达到1000人次。
“一元民宿”撬动民宿经济
上海乡村振兴必须走出一产思维,做“接二连三”的文章,这早已成了共识,问题是,乡村“接二连三”的抓手在哪里?瑞杰和芳芳给出了答案。
“导演王磊问我租金多少,我当时脱口而出,只要您来,我家的新房让出来,租金只收一元。”说到这个细节,不苟言笑的瑞杰笑出了声。
“一元民宿”吸引了身处城市的艺术家们的眼光,而随着艺术家们走进林家村,很快换来了林家村闲置房屋出租租金的大幅增长,从当初一幢房年租金不到1万元,到如今翻了一番。
薄荷香文苑在西边,王磊团队工作室在东边,由水泥路连着,相隔一百米左右。路南边是宽阔的田野,北边是8套民居,要走到王磊团队工作室,先得经过雕塑工作室和田耘社工作室。
记者还没看到田耘社工作室,便听到了小三弦的弦声和说唱。走近一看,精心装点过的农家院里充满了艺术气息,挂满象征着吉祥如意橘子的橘树旁,两位艺人正专心练习评弹,另两位艺人在踱步背台词。
“芳芳姐在圈子里名声很好,刚认识就热心帮田耘社对接活动,听说他们住在倪马,我们就搬过来了,住了3年了,不走了。”田耘社工作人员赵海涛说。
赵海涛不想走了,田耘社工作室的房东也舍不得他们走,除了每年房租增加,还把普普通通的农家院打点成游客驻足拍照的民宿,多好的事。
林家村是朱家角镇的欠发达村,全村共580多户,村民1700人,因为要外出谋生,民居70%空着,平时村里只有500多人,瑞杰和芳芳希望通过他们的人脉资源,让民居用起来,让村子火起来,把村民吸引回来。为此,两口子无怨无悔,每天都在努力。
事实上,夫妻俩的梦想已成了艺术家们的集体梦想。导演王磊特别制作了“从东庄到倪马村”的纪录片,他们相信,美丽的倪马一定会打动各路朋友。
记者在纪录片里看到了夫妻俩的乡村振兴梦,他们对至今还闲置着的23套民居都做了定位和设想。
“好多朋友看了纪录片都被深深吸引,他们压根想不到上海还有这么朴素简洁美丽的乡村,并表达了各自的向往,我们在一步一步努力着,希望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们来林家村,来倪马。”瑞杰说。
乡村文化产业期待共振
产业兴则乡村兴,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足以见证这个发展规律,全国各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产业兴旺的权重,那么,没有产业资源优势的普通村落,该如何实现产业兴旺?
有识之士直指“文化”两字。无论是一二三产融合,还是乡村旅游,或者民宿经济等,其本质都是把现代文明植入乡村,与农耕文明结合出新的乡村文化,新的乡村文化以各种外显的方式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瑞杰和芳芳的乡村振兴梦也是抓住了“文化”这个核心,他们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另一方面通过人脉资源吸引文化人到乡村。
记者发现,瑞杰和芳芳的生动实践,目前还没能和政府的引导、扶持形成共振。
“这个月16号是吧?好的,我不接其他团队了,放心来吧。”
采访期间,芳芳接到了青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要来参观薄荷香文苑的“金色岁月——流淌在乡野大地的无限可能”书画展。
“这样的突然‘袭击’不少,我们俩又没有接待能力,真是很为难。”芳芳一脸无奈。
据芳芳介绍,薄荷香文苑的名声是通过各类文化活动传播出去的,而文化活动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来,这是薄荷香文苑成为网红的路径。
记者通过林家村农家书屋总结材料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薄荷香文苑已经承办了11场活动,包括各大高校的上海校友会、上海作家协会活动等,最近一次是第十三届淀山湖文化艺术节之稻花香里说丰年活动。
芳芳告诉记者,随着各类活动的开展,林家村名气越来越大,镇上和村里对薄荷香文苑比较大的活动都给予了积极主动的帮助,大的活动除了派专人维持秩序,还专门送来移动厕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都忙前忙后的,但是,倪马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及餐饮等服务设施目前还跟不上游客热情的脚步。
“我们现在就怕客人失望,对不起青浦区,对不起上海这座城市。”芳芳说到这里,显得忧心忡忡。
因为各种原因,“网红农家书屋”不能搞创收,3年来都是夫妻俩贴钱运转,即便承接的是政府的活动,也只是意思一下收点补贴费。合作社经营范围只允许卖稻米,不能做别的食品经营,300亩绿色稻米基地连投入的资金都没有收回来,更谈不上盈利了。没有资金保障,优质服务又怎能持续?
瑞杰和芳芳的担忧很现实,希望这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扶持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助力梦想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