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路上有“三变”
2019-03-19 15:44:00  来源:zuzhirenshi.com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脱贫攻坚主战场。这个面积15.27万平方公里的片区,覆盖青海、宁夏、陕西等地,是少数民族聚集区、革命老区,涉及人口2000余万。自然条件先天不足,脱贫思路不清,特色产业滞后……这些成为精准脱贫路上的“拦路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日,本报选取青海海东市、宁夏固原市、陕西扶风县三地,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三变”之道,以资借鉴。  ——编者

  青海海东

  观念之变

  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干起,做好“生态+旅游+产业”大文章

  去年入冬以来,在青海海东市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23名护林员和保洁员在村党支部书记赵生福的带领下,清除川总公路两边的枯花枯草。“冬天枯草多,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就大,把道路两边的枯草清理干净,既能防火还能美化乡村环境。”年过六旬的李长青直了直僵硬的身子,慢慢地说。

  李长青是桥头村的贫困户,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2016年,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经综合评定,被聘为护林员,主要职责是管护退耕还林还草地,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等。如今,李长青一家人早已摆脱贫困,走上了幸福路。

  “修建新房,国家给我们补助金;种植软梨,国家给我们免费提供苗木。我被聘为护林员后,每月还发1000元的工资,要是再干不好,把家乡绿化好,真的说不过去!”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李长青难掩激动。

  据了解,全市1587个村党支部依托生态保护脱贫机制,聘用206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林业生态扶贫管护工作,不但让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而且有效推动了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环保与脱贫的“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在“绿水青山”间收获“金山银山”,是海东市各级党组织不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这几年,村党支部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在全村党员的带动引领下,不光是护林员,全体村民都变成了‘志愿生态管护员’,都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平安区三合镇庄科村第一书记张生杰,正在给镇长刘祖禄作工作汇报。

  庄科村虽属脑山地区,但紧邻峡群森林公园,依山傍水、植被丰厚,独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让这个重点贫困村顺利摘掉“穷帽”。

  近年来,庄科村党支部以“绿水青山”为基础,种植千亩花海、扩展山林植被,以党员和护林员为保护环境的“主力军”,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以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做好“生态+旅游+产业”大文章,村集体经济也成功“破零”。村党支部还引进企业修建烧烤小木屋,鼓励村民壮大农家院,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务工、参股、分红等不同形式参与村里的产业,享受生态保护的成果。

  2018年9月10日,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原生态旅游景区正式营业,仅仅1个多月时间,累计接待20万名游客,门票收入达到18万元。而在一年前,这个景区还是一个因环保标准未达标而被关停的采沙场。

  当初,为了治理废弃的采沙场和千疮百孔的河道,卓扎滩村党支部想了很多办法,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村党支部总结出了变废为宝、生态扶贫、绿色发展的思路。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和部分党员带头,成立了卓扎滩原生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110亩河滩地和49亩集体地块、380亩林地,建起了囊括生态观光、休闲游乐等为一体的卓扎滩原生态旅游景区,废弃的沙坑变成了人工湖,坑坑洼洼的河道变成了漂流道。自此,卓扎滩村走上了向生态要效益,用旅游谋福祉的脱贫路。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不断深入,海东市扎实贯彻省委“一优两高”战略,越来越多贫困村积极转变观念,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干起,依托自身独有的生态优势,找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的“共鸣点”。

  宁夏固原

  思路之变

  政策扶持、项目倾斜、资源享用,量身定制培育计划,带头人成为致富主心骨

  青壮年离土打工,农村人气不旺,土地撂荒,资源闲置,39.5万贫困人口;一些村党组织中,支书穷、支委老,能力不足,担当不够,群众没底气,少心气……乡村不活,贫困难脱!扛起脱贫旗帜,农村紧缺两种人:党组织带头人、致富带头人。

  固原市委、市政府为“病症”开出“药方”: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2015年9月,“两个带头人”工程正式启动。

  一批年龄大、学历低、能力弱、认可度不高的村干部退出舞台,有文化、闯劲大、肯吃苦的年轻人走马上任;一批能俯身、有担当的干部被选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批充满活力、敢拼敢干的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这些群众信赖的党组织带头人挺起了基层战斗堡垒的脊梁,成为凝心聚力、引领发展的主心骨。

  外出打拼的赵小龙,是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家乡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的。从办沙棘饮料厂到脱水蔬菜厂,10多年里,他成长为本土致富的带头人。

  2013年,一次偶然闲聊中,他和时任陈靳乡党委书记王东海谈起新和村的未来。赵小龙摆出了新和的劣势和优势:退耕还林后,耕地所剩不多,年轻人外出,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发展特色种养业“乏力”;离城近,自然环境好,有山有水,发展乡村旅游“给力”。这是一次“志同道合”的长谈。

  当年10月,赵小龙当选新和村党支部书记之际,就公布了搞乡村旅游这一“蓝图”,没成想村民们却当成了笑话。

  上任10天后,赵小龙挑选了30多名经济条件较好、思想观念较开放的村民代表前往陕西袁家村观摩。回来后,大伙逢人便夸人家村里搞得好。赵小龙趁热打铁:“那咱们也试试!”。一听到这句话,大伙就都不吭声了。

  攻克村民的思想“堡垒”,赵小龙入户动员,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张虎军和翟志刚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赵小龙组织村干部帮助拆建,一个多月打造出新和村第一批两座农家乐小院。看到“样板”的村民心动了,一家、两家……村民们动起来了。

  曾经那个破败的新和村“整容”后戴上了全市“美丽乡村”的桂冠。2016年7月,新和迎来乡村旅游第一季,当年收入30多万元。

  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新和村入选自治区“十个特色旅游乡村”的机遇,2017年7月,赵小龙又牵头组建了乡村旅游公司。如今,500户1790名村民牢牢附着在产业链上脱贫致富,赵小龙把自己致富的“盆景”变成了带领贫困人口脱贫的“风景”。

  如今,794个村的党组织带头人,6073名致富带头人,成为农村肌体中跳动最活跃的细胞,牵引着发展的神经。

  政策优先扶持、项目优先倾斜、资源优先享用,量身定制培育计划,一批致富能人异军突起;用情感化,用心召回,一批在外创业成功的乡里精英回归反哺家乡。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走出脱贫致富路,聚起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陕西扶风

  产业之变

  打造100个扶贫基地,创办小作坊52个,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1.7%

  从扶风县天度镇街道向东行驶2公里,来到下寨村,就远远地看到“乔山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园”几个红色大字,在广阔看不到边际的甜柿林中间尤为显眼。这里是集甜柿子栽植、观光、采摘、示范为一体的柿子产业扶贫示范园区。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党小组协调县政府,给园区打了一口深机井,硬化3公里路,搞了智能水肥一体化,还联系请来西农大的教授指导技术,每次来园区帮忙,连饭都不吃,真的没想到,项目服务党小组能给我们产业园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的是太感谢他们了!”乔山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园项目负责人赵宏博说。

  天度镇下寨村引进的乔山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园项目,主要是栽植甜柿子,亩产值可达8000-11000元,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产业。为做好项目的服务工作,镇村组三级联合成立党小组,为产业脱贫项目提供征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手续办理、吸纳贫困户、技术指导等协调服务。

  下寨村的贫困户孙保军没想到甜柿子还能帮助自己脱贫:“我们村传统上种苹果,没人相信甜柿子还能挣钱,这几年苹果行情不行,树龄也到了,产量低,年年亏,当时产业园的人来动员种柿子,没人听,后来镇上大队的党小组来动员,大家想着组织上都来人了,试一下,没想到真的成了!甜柿子种起来比苹果轻松多了,我老伴和儿子看病的花费、孙子的学费都指望它呢。”经过党小组努力,园区吸纳48户贫困户。近几年,为了产业脱贫项目服务精准化,扶风县在全县推广项目服务党小组模式,排除化解了产业脱贫项目建设问题468件,有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真没想到,在我们这个穷山畔也能发展这么多新产业,投资少,收益好,跟着村支部和合作社赚钱,让人放心。”法门镇农林村杨玉娥家里婆婆90多岁,丈夫瘫痪在床,家里唯一的孙女又在上大学,农林村党支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上门动员她以家庭部分土地入股加入村里的“千亩大红袍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当年就分了红。

  农林村位于乔山山畔,灌溉条件差,没有主导产业,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党支部反复调研从韩城市引进大红袍花椒,建设2500亩基地,吸纳440户贫困户入股合作。“聚农猕猴桃示范基地”“鑫乔山楂示范基地”“永平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等在扶风还有上百个类似由村党支部带动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不光村党支部,全县涉农企业也响应号召成立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壮大产业,带动脱贫增收。

  目前,扶风县通过抓党建促产业脱贫,打造了100个扶贫基地,发放产业扶贫引导资金3958万元,共带动贫困户栽植甜柿子、猕猴桃等3.2万亩,苗木3200亩、设施蔬菜、食用菌1900亩,养殖畜禽37.9万头(只),创办小作坊52个。全县发展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0800户,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1.7%。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青海海东市委组织部、宁夏固原市委组织部、陕西扶风县委组织部提供)

  

  2017年,青海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木场村党支部书记王占发(左二)牵头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就地务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近日,陕西扶风县召公镇帮扶干部下村开展果树种植技术指导。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任河村以赊养模式助推群众脱贫。图为赊到良牛的贫困户正在赶牛回家。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杨岭村走产业脱贫之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