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示范区王屋镇麻院村打开致富门
2020-08-26 11:06: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苗鹏军 杨文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8月6日一早,河南济源示范区王屋镇麻院村的一垄核桃地就热闹起来。

  “村里把这撂荒的坡地开辟成党建示范园,栽上核桃树,真是一举两得,既整合了土地,又有了集体收入。”今年71岁的张学义说起“党建示范园”,高兴地合不拢嘴。而在3年前,核桃园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荒废的山坡地,杂草丛生,随着麻院村“党建示范园”的建成,一切变了模样。

  弱村变强村

  麻院村位于王屋山的深山区,全村220户8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7户112人。长期以来,麻院村“两委”班子瘫痪、干群关系紧张、集体经济滞后,被示范区党工委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由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分包联系、推进整顿。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麻院村确定了“选优配强好班子、找准发展好路子、过上幸福好日子”的3步走思路。

  2017年,面对村里无党支部书记、无村委会主任的“双无”局面,在外党员张元如临危受命,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从强支部、带队伍、抓产业3大关键入手,抓牢抓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由于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大量土地撂荒。看到这种情形,村党支部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由村里统一经营建设“党建示范园”,种植核桃、小辣椒等经济作物。党支部给每名党员划分责任田,开展“比勤快、比技术、比产量”系列活动,形成支部具体管理、党员义务参与、群众有偿劳动、收入集体所有的生产模式。

  现在,定期到示范园义务劳动成了麻院村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凝聚力提升了,党员的身份意识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也增强了,“跟着党支部,脱贫又致富”成了麻院村老百姓的普遍心声,麻院村由“一团麻”变成“一段锦”。

  产品变名品

  麻院村的“党建示范园”主要以清香核桃、小辣椒、蔬菜制种、散养鸡4个支柱产业为主。为打造特色品牌,扩大经济效益,村党支部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示范园+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营销。合作社成立之初缺乏启动资金,村党支部号召村干部带头,每人最少5000元入股,不能参加分红。村干部一致表态:“挣了是村集体的,赔了算咱个人的。”启动资金到位后,合作社吸收村民以土地入股,还成功吸纳70余户村民入社,其中贫困户12户。

  麻院村党支部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开发“广林院”系列品牌。“蔬菜种子”“清香核桃”“山里红小辣椒”“绿皮鸡蛋”通过订单合同和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实现从产品到名品的华美“变脸”。

  如今,村民们在示范园里劳作,每天有50元的“工资”,加上自己的土地股份,村民既是股东又是工人。2019年,麻院村实现经济效益51万元,贫困户最高年增收4万余元,入社群众和务工群众年均增收1万余元。

  埋怨变点赞

  长期以来,由于村底子薄、基础差,“无人管事”“没钱办事”,群众有怨言、干部没动力。经过3年持续发力,村集体经济有了底子,为民办事也有了底气。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麻院村党支部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实施通水、通路、通渠和党建阵地提升的“三通一提”工程,补齐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麻院村的党员干部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党群服务中心改建过程中,村党员干部带头上阵,搅拌混凝土、搬砖垒墙;遇到旧房拆除,一名小组长带头把自家3处土房拆掉。经过一年的奋战,麻院村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5.38公里,架设自来水管道1.2万米,修建蓄水池4座,群众用水难、出行难、灌溉难等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18年麻院村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