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了,他却负债了
2021-03-19 10:1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李成与村民分享获得荣誉后的喜悦。

  人物档案:李成,男,39岁,党龄17年,现任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瓜园乡瓜园村党支部书记,大同市云州区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1年2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春节后的一天,瓜园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桌上堆着一沓沓百元钞票,村民依次排队核对身份信息、签字、按手印、领钱。

  当天,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瓜园乡瓜园村黄花专业合作社共为152名村民发放了105万元劳务费和土地流转金。此前,部分有银行卡的村民,工资已直接打到了卡上。

  合作社成立4年来,社员拿到了真金白银,而李成却从没拿过一分钱,甚至没报销过一次油费。“要想做成事,就不能有私心。”对大家的认可,李成这样回答。

  “我出生在马蹄山脚下的一个穷村,那里风景秀美,村民勤劳,可以前却逃脱不了贫困的命运。”还在读高中时,李成就暗暗下决心,要带领大伙换一种活法。

  退伍回乡后,他在一家企业担任车间主任,工资待遇优厚。2016年,瓜园村老书记病故,村党支部没了带头人。当时,村集体经济负债30多万元。面对上门求贤的村会计,他二话没说就回村了。

  随后,村“两委”换届选举,李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当众表示,一个月之内让全村的环境面貌大变。海口是夸下了,做起来不容易。他东拼西凑,筹集了20多万元资金,把村里的土坯墙拆建成砖墙,铺上了柏油路,还建了一座公共厕所。初战告捷,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小试牛刀”后,李成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他知道,要想真正成为村民心目中的好书记,还需要继续“出大招”。

  塞上雁北,自古苦寒,瓜园村农户平日里只是种些莜麦、小米等杂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李成上任时,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48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

  不种杂粮改种啥?村“两委”将眼光投向了已有千年种植历史的小黄花。2017年,在李成倡导下,村党支部领办了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700亩种黄花,引导全村贫困户用双手创造新生活。在扶贫单位的全力支持下,9000多平方米的黄花晾晒场及多功能储物库陆续建成,为发展黄花产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李成巧将上级扶持资金,按照全村181户贫困户每户2000元入股投给合作社,这样贫困户不用掏一分钱,就能每年稳定享受合作社分红。2018年,合作社将黄花地分成片,由党员担任片长,组织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挣钱。当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瓜园村也退出了贫困村序列。2019年,合作社新建10栋晾晒大棚,确保黄花不因天气原因而腐烂,2020年,合作社黄花销售收入320多万元。

  63岁的贫困户闫映山将16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光土地流转费就6400元,加上种黄花收入近3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这都是小黄花的功劳!”他说,村民靠种黄花脱贫致富,有的人买了新车,有的人在大同市内买了房子。贫困户李庆也是第一批发展黄花的人,去年他购买了3头种猪繁殖猪仔。“养猪收入有没有10万元?”李成问李庆。“10万块,妥妥的!”李庆说,“托小黄花的福,不然想养猪也没钱。”

  把黄花产业做大做强,仅仅依靠传统的黄花干菜是不够的。3月虽春寒料峭,但瓜园村村头的黄花加工车间内却温暖如春,企业每年可解决1.5万亩黄花加工问题,现已开发出牛肉、香菇等多种口味黄花酱。

  黄花产业还促进了编织产业的兴起。黄花采摘季,柳条篮供不应求,村里诞生了手工编织合作社,50多位妇女在这里就业。走进编织车间,筐子、屏风、沙发、床、红灯笼等几十种柳编用品琳琅满目。桑干河畔蒲草多,2020年秋,合作社用蒲草来加工草绳,带动全村每人每年增收5500元。

  “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瓜园村口的白墙上,红色标语格外醒目,村里成片连排的小院整齐划一。“李书记从早到晚都为村里的事忙碌,是个实干家。”村会计乔秀感叹说,这几年百姓富起来了,可是书记自己却背了不少外债。

  “只要村民腰包鼓了,我苦点累点无所谓。”李成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