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小站稻”又回来了
2024-06-11 16: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尹丹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站稻。操场河村村委会供图

  “我们的小站稻长势喜人,已经‘预订’了一个丰收年。”望着眼前翠绿的秧苗,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操场河村党支部书记德元脸上露出了笑意。

  小站镇曾是个练兵场。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受命在小站镇一带编练新军。同时,小站也是著名的稻米产地。19世纪后期,淮军统领周盛传率部在津南小站地区开垦良田,兴办农桑,培育出黏香适口、回味甘醇的小站稻。后因种种原因,小站稻种植逐渐衰落,最低谷时,全市种植面积仅存11万亩。

  “我在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大米,却唯独没有小站稻,内心十分遗憾,小站稻难道真的要失传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了吗?”2014年,德元有了复种小站稻的想法。可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质疑:“几十年不种水稻,手艺都失传了,现在谁还会插秧?”“农田基本建设得从头再来,挖水渠建闸涵,咱手里哪有这么多钱?”德元态度很坚决:“复种小站稻虽然很困难,可大家想过没有,农民不种地,天大的理由也说不过去。”

  经过商讨,德元带着村“两委”在村里划了100亩地作为试验,平整土地、挖沟渠、建泵站,干了一整年,最终收获了5万多斤小站稻米。算不上收获颇丰,但也算开了个好头。“时隔几十年,我们又吃上了香喷喷、热腾腾的小站米,心里别提多激动了,”驻村第一书记王大伟感慨地说。

  操场河村自此便走上了复种小站稻的道路,将遗失已久的好味道找回来、传出去。截至目前,操场河村通过土地流转,把能种的800多亩地全部拿来种水稻,由村合作社负责耕种。“我们拿土地租金,每年保底每亩有500元,还有分红,村里不让我们吃亏。”村民王健说。

  过去人们盼着“吃饱”,现在人们希望“吃好”,精品小站稻种植大有可为。小站全镇规划出1.4万亩地种小站稻。“我们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小站镇副镇长魏芦江说,小站镇紧抓小站稻的种源和育秧,从源头上保证稻米的优良品质。

  在大棚里培育秧苗,对小站镇农户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一开始,村民不太能理解:“祖祖辈辈都是将种子直接撒到地里育秧,为什么要耗费人力物力建大棚?”魏芦江耐心解释说,种子撒到地里,秧苗有一定的损耗率,长势也长短不一,还影响后期管理。大棚育苗不仅能够保温保湿,还能及时查看温湿度,确保秧苗的成活率。而且,标准化的苗池也有助于机械化操作,起码省一半工。

  第一批大棚培育的秧苗已经种到田里。人们在田间忙活着,一排排秧苗整整齐齐,染绿了水田。“我们要做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种出更多更好的小站稻。”魏芦江说。

  科技种田+传统农耕,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镇。小站镇抢抓机遇,将生态观光与农事体验结合,开发稻田湿地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从农耕向农旅的转变。“很多游客向我们预定稻米,还有商户跟我们洽谈,想在这里建商店、餐馆、民宿。没想到,小站稻正在成为我们的致富稻。”面对未来,魏芦江很是期待。

  本报记者 尹丹丹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