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党员干部“振兴市北、奋斗不息”,头戴草帽扑下身,保持一份情怀、一份责任,努力让“老典型”当好“新示范”。
弘扬“三衣三帽”精神,坚持一线工作
“刚刚接手市北村时,村里一片萧条,村级经济入不敷出,干部群众人心涣散,还有一个破产的村办企业让村里负债累累。”市北村书记吴根平说。市北村从被称为昆山“北大荒”,到现如今的村民腰包鼓,环境美如画,吴书记不仅是见证者,更是领导者、参与者。
曾身着戎装保家国,现今头顶草帽拾麦穗。年轻时的吴根平,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他想起了家乡的发展,毅然转身选择脚踩泥土,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村官”,二十多年初心不改,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将市北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市北村“草帽间”。袁续 摄
从青年时代回乡起,吴书记始终坚持“党建、发展、为民”的工作总线,弘扬“三衣三帽”(劳动衣、雨衣、志愿者衣、草帽、安全帽、志愿者帽)精神,要求党员干部担起多重身份,坚持一线工作,走进田间地头,真切地回馈乡村土地。
吴根平隔三差五就要带人“下地干活”,为此还在村委会专门设立了一个党员“十带头”草帽间。草帽间里,放着12只柜子,柜顶放着一排红色的安全帽,柜门的把手上挂着一排草帽,有的草帽上还有破洞、泥土。打开柜子,塑胶手套、雨衣、雨鞋、镰刀、手电筒等工具整齐排列。
“待在办公室,永远都有问题和烦恼,戴上草帽走下去,才能找到办法和出路。我们设立草帽间,就是为了督促村干部深入一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吴根平不要“官帽”要草帽,俯身农田察全貌,将党建引领落实到农田中,把乡村振兴书写在大地上,将老百姓的笑脸捧在心头上。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吴书记永远年轻敢做的思想,变化的是村民好起来的生活。基于“一产稳村、二产兴村、三产强村”的发展理念,在吴根平的带领下,市北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鼓励村民“持地入股”,整合了全村近2000亩土地。土地变废为宝,设备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品牌化专门化,实现富民增收。
践行“三衣三帽”精神,倾听一线民声
市北村村委会大楼上下5层,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几十间功能室,走进去我们却发现,没有一间办公室。村干部去哪办公?村民有事去哪里反馈?新任市北村村委会副主任的90后徐亮来解开谜题。
中午时分,徐亮头戴草帽,走进市北村“草帽间”,摘下草帽,拉开柜门,脱下沾着泥土的胶鞋,换上干净的皮鞋,坐到服务大厅的工位前,开始了接待工作。
为将“三衣三帽”精神落实到实处,村干部集体“下沉式”办公,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村委会大楼一楼,既是徐亮等党员干部的办公区,也是村民咨询的会客厅。市北村撤窗设柜,打造开放式的“市民驿站”,让办公转为服务,厚植干部察民情、问民意、解民忧和办实事的民生情怀,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效率。
下午时分,小学下课了,三三两两的小学生结伴走进村委会大楼,在我们好奇的眼光中,蹦蹦跳跳地进入农家书屋开始看书、学习。办公场地节省了,村民活动空间就多了。“一减一增”,尽是市北村党委的为民初心。除了农家书屋,村委会大楼里还设有公益理发室、手工公益坊、乡村医生工作室、乡村律师工作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各类便民服务编织起每一位村民的幸福安居梦。
发扬“三衣三帽”精神,争当一线先锋
老党员们的表现,也感染和影响着村里的年轻人。市北村团支部书记孙燕参与了村里的新农村改造工作,她和同事们奋战了15天,新浇了柏油路,建造了高标准公厕,清理河岸坡道……原本破旧的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说起工作中难以忘怀的场景,孙燕又想起了那位老大娘:当时,她和村干部在村口浇筑柏油路面,路边的老大娘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共产党好,共产党好……”那一瞬间,孙燕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就是青年人义无反顾俯身农村的最大慰藉。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鱼翔浅底,市北村生态焕发新的生机,为村民带来人水和谐、鸟语花香、返璞归真的美好生活。三分整,七分治。近年来,市北村借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水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新老党员干部齐发力,与村民共建“白墙黑瓦,清清爽爽”新农村。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