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4.2万平方公里的荷兰,境内均为低洼平原,全国人口1600万,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400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在农业方面却独树一帜,其农产品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跻身世界三大农业强国之列。
荷兰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以高产值的畜牧业和园艺业为主。荷兰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油菜籽。园艺作物以蔬菜、花卉为主,大部分供出口,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其中最多的是郁金香,80%出口。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是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猪、羊及家禽。
除了传统的农业,种子业也是荷兰引以为豪的产业。英国的大部分蔬菜种子来自荷兰的种子公司,我国山东省的部分地区,有95%的菠菜种子来自荷兰。
荷兰农业是真正的“创汇农业”。在国际市场上,荷兰出口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共同特点是:大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有高效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工增值;农场主们也都明白自己提供的产品将出口到哪个国家,因此一开始就能够按照国外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
“先天不足”的荷兰凭什么成为世界三大农业强国之一?荷兰农业的五大特点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一是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荷兰的农业产业。荷兰土地资源少,光照不足,但地势平坦,降雨充沛。荷兰政府根据这一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价格低廉的禾谷类作物,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走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荷兰玻璃温室的面积世界最大,全国的玻璃温室面积已经超过1.1亿平方米,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以上。
二是高科技、高效率使荷兰农业得以保持高产。荷兰的农业耕作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2008年荷兰的农场数量约75000个,整个农业生产链的总人数为40万人(包括加工业)。农场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而农业耕作人数不断减少。现在农场中充分运用了高科技,机械化程度很高,如在奶牛类农场里使用机器人、温室大棚内的信息化操作等。
三是聚合优势,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荷兰农业结构虽然种类少,但每一类都很精、很大、很强。荷兰的温室大都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公司或一户花农的几万平方米的温室,往往只生产两三个品种。如位于荷兰北部的一家蝴蝶兰种植场,是一个家庭式农场,现有温室8000平方米,该农场一年生产25万盆鲜花,全部都是蝴蝶兰。
四是注重品牌,市场经营规范有序。所有蔬菜、花卉等产品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1968年成立的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行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进入这个市场的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的产品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随即空运到世界各地。当天未被销出的鲜花会被销毁,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荷兰鲜花品牌形象。
五是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农业合作社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几种,每一个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性很强,不受政府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