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将至,白鹿的精魂是否如约而至于原上?
瑟瑟肺腑,白鹿的暖意是否依旧氤氲在原上的水墨空气?
一季芳华,或得益于严苛执行的族规,抑或是醇厚质朴的民风;
一席落寞,也许只是流年深处不堪面对、不堪回首的呓语。
曾经的小世界,一碗粗茶,一份淡饭,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平淡,没有攀比,也就没有了进取的雄志;
现在的大生活,一枪杆子的实权,或者是一把子的银元,有了差距,也就有了欺凌或者反抗的萌意。
书中的情感取向,作者分明是倾斜到白家,倾向于对白嘉轩仁义、仁爱、仁心形象的塑造,当然也有倔强、守旧一面的描写,至于鹿家,从发家的马勺到轻狂的鹿子霖,都是心气儿未遂,特别是鹿子霖好色、虚伪、功利形象的树立。当然内战、抗日对原上政治活动的导向性也是必然存在的,国共合作时鹿兆海、百灵的抛银元选政党定终身事宜到而后黑娃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价值观取向,再到鹿兆鹏、鹿兆海兄弟虽政治面貌不同但民族责任感无异的比照,书中充斥着大时代背景下国、共、日、匪、民几方的斗争交恶,其实是蛮不错的导读思路。
此外,白、鹿两家的情感纠葛也是其浓墨重彩渲染的部分,对90年代的读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部关于性文化的饕餮盛宴,白嘉轩6房媳妇先后谢世及至仙草的入嫁,鹿子霖的无原则滥交甚至与儿媳的私通,小娥与黑娃、白孝文的交媾,白灵与鹿兆鹏、鹿兆海的情感纠葛等等,违背伦理的大戏成为读者咀嚼不尽的情节构思,朴实的生活总隐藏着某些惊奇,即像是索然无味背后透露的深哲。
谈到角色分饰,我最喜欢冷先生的知情知味知冷暖,一届平凡的草医愣是用医术医德赢得原上所有人的敬重,面对明争暗斗的白、鹿两姓亲家一如往昔的真诚,即使在女儿守活寡时仍旧义无反顾地搭救犯事儿的女婿,普通到平凡。关于朱先生,儒家仁人的典范,可有一种被神化的色彩,说他是白鹿的化身并不背离书中精准的概述,就像他辞世时白嘉轩的评价,“白鹿原最好的先生谢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亦如黑娃的挽词,“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朱先生为国为民将热情发挥到极致,不贪官,不图利,淡泊之处善意隆隆。很简单的两个人,小心经营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纷乱世事面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陈先生从原上人对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视角分析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给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史实般的沧桑变化,特别是在架构白、鹿两家的矛盾时,既有针锋相对,又互有彼此,既有政治路线的对立,又有儿女亲家的融合,看这本书就像是在这个秋日俯瞰原上血肉心酸的斗争史。当然,书中也不可避免地揭露了那个年代农村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从一开始的奇异梦境到最后的白鹿再现,赤裸裸地将彼时彼地人民局限性的信条放置于读者的眼皮下,任置可否。
书评很简单,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认为这是一篇反映时事不可多得的佳作,很有代表性和可读性,闲暇之余,品读一番,增加点反思人生的思考自然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