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龙山风光。 孙 文摄
时令已近大雪,北方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已晒出各种美丽的雪景,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好像还没有做好和秋天告别的准备。当汽车驶离大广高速,进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乡村公路的时候,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一片轻雾弥漫于山间,气温湿润清新,略有凉意。打开车窗,不时飘进一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这是南方的初冬,空旷浩荡,寂静朗润。横贯湘鄂赣三省的幕阜山脉,漫山遍野尽是红、黄、金、绿色组成的绚烂景致——芬芳四溢的是桂花,火红耀眼的是枫林,金黄挺拔的是银杏,青翠滴绿的是茶园。山间小路在斑斓的色彩中蜿蜒,两旁青苔黄叶,枯荣相间,高低相依,错落有致。不知名的野花娇艳怒放,百态千姿。林间的小鸟欢乐鸣唱,节奏明快。不远处的山坡上,一阵轻风乍起,红叶如展翅欲飞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焰在空中飘荡,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幕阜山脉的美妙景色。
幕阜山脉的主峰黄龙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山川厚重,钟秀奇多,一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站在黄龙山上,可见万里长江船影点点,鄱阳洞庭波光粼粼。汽车沿着盘旋的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黄龙山下的黄泥岭村。
大广高速贯通前,黄泥岭村是远近闻名的“穷窝”。当年从江西南昌坐车到这里,中途要转两次车,七个多小时的路程。2009年,我曾在黄泥岭村挂点扶贫一年,当时村里一百七十六户人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里还是泥巴墙。大广高速的贯通,为黄泥岭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大门;旅游公路的开通,为黄泥岭村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春花、夏学、秋实、冬养”的四季旅游链条,一年四季登山游览的游客川流不息,巨大的游客量为附近的村庄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黄泥岭村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在全县率先脱贫摘帽。
站在村口,面前是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子,干净宽阔的穿村柏油马路,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马路的一侧,粉红的醉蝶花,一簇连着一簇绽放;另一侧,嫩黄的黄花槐,一树挨着一树盛开。这些景致,让我突然间有些恍惚,怎么也无法和十年前的黄泥岭村联系在一起。极目远眺,寥廓的天空下,有几行雁影。村前那片依山顺势的茶园显得更加醒目,绿色的波涛起伏,一望无垠,娇翠欲滴。不远处几户农舍掩映在竹林中,有袅袅炊烟缓缓升起。美丽的大自然赐给了勤勉的人们丰硕的果实,让美丽的山村景色更加生动饱满。
高速公路两旁,尽是改造后的农家小院,有的是青藤簇拥、翠竹环绕的漂亮民宿,有的则成了烟火气十足的农家乐。庭院里,窗沿下,晒满了茄子干、红薯干、辣椒酱、南瓜酱以及各种腊肉、香肠。走进“老家味道”餐馆,店主罗传虎刚刚送走一拨游客,他一边忙着收拾桌椅,一边与我们聊天。罗传虎过去家境贫寒,三十岁时还是孤身一人,在外打工五年也没挣到多少钱。几年前,村里通过专项扶贫贷款帮他贷到十万元,他用这笔钱开起了农家乐。罗传虎的农家菜很有特色,味道很好,这下算是找到了好机遇,有时一天要接待十几桌客人,四季客源不断。他自创了“四灶连烧”,就是把四口大柴火灶连在一起,按照顾客要求,炒、蒸、煮、焖一条龙,完成一桌纯正的农家饭。因为特色鲜明,口味又好,一时成了黄泥岭村的网红打卡地。
从“老家味道”餐馆出来,正好碰上匆匆赶路的村支书徐贵根。他一眼就认出我来,兴奋不已。“村里都摘帽两年了,怎么还这么忙?”我问他。徐贵根边走边告诉我,虽然村子已经脱贫摘帽了,但是返贫的压力还存在,大家还得继续奋斗,不能松劲。村里引进一家企业种植中草药,村里十五户经济基础不是很牢固的人家全部入股,分片负责药材种植基地看护,每月可拿一千八百元工资。村集体经济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正考虑给有需要的人家买商业性防贫保险,防止因灾或因病返贫。徐贵根又如数家珍般跟我一家家介绍村民们现在的情况,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村西口。
村西口有一排长方形的鱼塘,在已经收割的田野中,显得十分宽阔。长满草的塘坝上,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正往鱼塘里抛青草,我一眼就认出这是住在村后的罗本茂。罗本茂前几年在村里帮助下承包了五亩鱼塘,用心养殖,奋斗一年顺利脱贫。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不料有一年夏天,突遭一场多年未遇的特大暴雨,鱼塘被冲垮,罗本茂因此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幸好村里为他买了保险,利用保险公司赔付的资金,罗本茂重振精神,重起炉灶,村里还帮他修复并加固了鱼塘。如今再看看这鱼塘里的鱼,大的已经长到了三四斤重。
午后的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只水鸟,斜着从水面掠过。罗本茂刚刚抛撒的青草旁,鱼儿在追逐嬉戏。罗本茂告诉我,吃这种青草的草鱼没有泥腥味,味道格外鲜美。目前有不少客户慕名到这里预订,已经收了五千多元订金,一年卖鱼收入估计能有六万元。罗本茂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到了黄龙山茶厂。黄龙山茶厂在江西省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很快就闯出了一条发展路子,经济效益很不错,村里有四十多户靠这家茶厂脱了贫。去年茶叶销路一时受了影响,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发改委一同帮扶厂里打通茶青收购、茶叶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茶厂顺利渡过了难关。走进茶厂,机器轰鸣,人员穿梭,十分热闹。徐贵根告诉我,这是在做秋茶。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这秋白露说的就是秋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较黄,芽叶较瘦小,叶张较薄,但滋味平和,水薄甘甜,很有市场。省里的茶博会、展销会及各种大型茶事活动都摆上了黄龙山茶叶,一些快递网店也入驻黄泥岭村,茶叶搭上网络快车,找到了更多的销售途径。
转眼已是黄昏,周围群峦叠翠,薄雾空蒙。我们踩着山间小路的落叶,深吸着山间清润的空气,离开了黄泥岭村。黄龙山的景色渐渐模糊,但黄泥岭村却在我的脑海中越发清晰起来。我想,应该是洋溢在村民脸上的笑容,丰富了这大山深处的景致和气韵,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