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花香里庆丰年。金秋九月,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之际,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本期,我们邀请了重庆、河南、云南、内蒙古、贵州的选调生来晒一晒各地特色农民丰收节,说一说丰收又增收的喜悦故事。
本期嘉宾:
杨静(重庆市石柱县悦崃镇悦来社区书记助理)
仇一凡(云南省元阳县新街镇热水塘村驻村第一书记)
孟洋(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小集村书记助理)
宋佳芮(云南省玉龙县拉市镇海南村书记助理)
曹栗瑀(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福山庄村书记助理)
刘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书记助理)
喜悦
主持人:听说各位今年都举办了农民丰收节活动,办的效果怎样?
曹栗瑀:我这儿很“热闹”。我们今年的丰收节办得比过去任何一年都热闹,好多外出办企业的能人、打工的村民也慕名赶回来“凑热闹”。会场设置了五谷丰登展示区、趣味写生区、乡村美食品鉴区,组织了玉米接力赛、五谷杂粮辨别会、丰收故事茶话会、特色农产品展销品鉴会、文艺汇演等趣味活动。
曹栗瑀(右)帮村民收玉米。
杨静:我这儿很“火辣”。2022重庆·石柱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石柱县辣椒文化节前两天在我们悦崃镇隆重举行。主角是我们这的主打富民产品——辣椒,主角更是喜获丰收的乡亲们,大家穿上土家族服饰,敲响丰收腰鼓、跳起辣妹子舞,整个活动办得辣力四射。
杨静(右二)现场推介农产品。
仇一凡:我这儿很“传统”。我所在的哈尼族村寨,每到丰收九月,就会举办新米节,是哈尼族最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这几年,村里把新米节“嫁接”上了农民丰收节,整个九月都是丰收节,以采稻穗、吃新米、摆新谷酒的传统习俗来庆丰收。
宋佳芮:嗯,让我想想。我这儿很“可口”!我们不走寻常路,点燃事先备好的四盆炭火,以熊熊烈火开启丰收节的大幕。我们拿出了今年地里的收获,现场制作纳西族传统菜肴,全村男女老少围坐一起,实实在在分享幸福的收获。那滋味美在口腹,也美在心里。
宋佳芮在村里的桃园采摘雪桃。
收获
主持人:通过今年办节,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静:我收获了多角度的培养。参加“用辣椒摆汉字”比赛,我是我们队的“主力选手”,表现优异,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我还穿上土家族服装,在展销会现场奋力吆喝我们村的农产品。我还作为工作人员参与活动后勤保障、摆放座牌、安排活动议程……一项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容不得一丝马虎。
孟洋:我收获了群众丰收的喜悦。办节前后正是村里农产品的丰收季。第7村民小组收玉米缺劳力,我二话不说,立刻赶到地里帮着收。禹白芷种植基地、红薯粉条晾晒场地、刘家果园……都留下了我帮助收获的身影。“今年雨水较去年少,预计果园的收成要比往年足足多一倍!”种植户刘广生自豪地分享道。
孟洋(左)晾晒红薯粉条。
仇一凡:脱贫户白大叔办了一场小型长街宴,专程请我去赴宴。往年他家过节只是简单地就点小菜吃碗新米饭,今年桌上摆满了鱼肉鸭蛋。还有李大妈家端来的哈尼特色豆司鱼、兰大嫂家的白煮鸡……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收获。我们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争取了一批鸭苗、鱼苗免费发放给村民,让大家过上了有米有鱼有鸭的生活。
宋佳芮:我学会了做纳西族“团圆饼”,真正融入了村里。从和面开始,怎么配比小麦面粉、苦荞面、红糖、鸡蛋、香油,再把饼胚放在炭火间烤制……村里的大娘们手把手耐心教我。品尝亲手做的“作品”时,一位坐我旁边的大姐看到我嘴角边残留的饼屑和芝麻,贴心地帮我擦掉,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让我一个异乡人感到很暖心。
思考
主持人:丰收节不只是敲锣打鼓、热热闹闹,更需要在产业带动、科技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如果明年村里的丰收节还交给你们办,你们最想在哪个点上创新探索?
仇一凡:丰收节的本质是增加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那我们就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入手。在明年丰收节上,我们打算增加“稻鱼鸭种养大评比”,把评比结果“最优”的农户聘为产业技术指导,带着村民一起增收,年年大丰收,让热水塘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真的“热”起来。
仇一凡(左)帮村民收稻子。
杨静:我们在做大做强辣椒品牌上重点发力。通过对辣椒进行深加工,统一冠上“源味石柱”品牌;再就是线下展销+线上推介,办好丰收节和田园集市等,也要利用好多媒体矩阵,把辣椒销往全国各地,让村民过上“火红的日子”。
孟洋:我的想法和杨静不谋而合,也是想打好营销牌。但我想的是办一个既好看也能长期保存的丰收节。为此,我策划了一个“丰收节里晒幸福 产业兴旺在途中”活动,到田间地头用相机拍下群众今年大丰收的场景,制作了一本“小集村特色农产品图册”,既是想激励群众在致富路上“晒一晒、比一比”,也是为了接下来带着图册去跑市场,让我们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宋佳芮:丰收节不仅仅是大家唱唱跳跳热闹一下,而要落地生根,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手段”。我们尝试拍了一个丽江雪桃宣传片,还请镇文旅中心的老师来村里给大家办了一场短视频培训班。雪桃种植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过去“酒在深巷少人知”,我们打算把群众发动起来,拍视频、当主播,人人参与、个个争先,搭上“新媒体快车”,为村庄来年的丰收打好基础。
曹栗瑀:我们抓住能人返乡参加丰收节的契机,对6名致富带头人进行了公开表彰。还组织他们参观产业项目,尝试在大棚里搞了一场小型“项目招商会”,没想到还真做成了几笔订单,达成了一项合作。这个大棚里的“项目招商会”,我们明年要好好谋划,做大做强,做成品牌,争取为村民谋来更多订单和项目。
刘黎:受疫情影响,我们村今年没办成实体丰收节。但也由此促成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让农民丰收又增收?既然线下节庆办不了,我们就尝试“两条腿走路”:一是办一个“永不闭幕”的丰收节,村里什么农产品成熟,我们就实时举办配套的小型专场推介会,从年头可以办到年尾;二是把丰收节搬到线上办,分季节分群体搞活动,通过线上订购、线下采摘、团购配送的方式,实现精准营销。再就是,从生产端上就重视起来,紧跟市场变化,提前预判下一年种什么,全程跟踪管理生产,居安思危,把危机变成商机。
唐维心 李凯锋 朱婧 参与组稿
刘黎在地里采摘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