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贫困户陆奕和家,同他们亲切地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陆飞红(左)向来访者介绍村情
连樟村鸟瞰
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本是粤北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庄,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村庄因此名声大振。
让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是,总书记与他们亲切交谈的情景;让村干部们永远铭记的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日前,记者在连樟村采访时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已化作当地干部群众强村富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村里的产业“接二连三”
连樟村村委会门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右边是村党总支利用闲置校舍改造而成的扶贫车间,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引进了一个纯手工玩具加工项目。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跟总书记握过手的女工李彩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善言辞的李彩均笑得非常腼腆:“总书记走到我身边,亲切地问我家离这里有多远,工资是计件还是计时。”李彩均回家后告诉丈夫,“今天我跟总书记握手了!”丈夫先是不信,看到妻子上了电视新闻后,两个人兴奋得一个晚上没睡着。
今年52岁的李彩均是村里的低保户,之前和丈夫靠种田维持生活,一年不过几千元收入,来到扶贫车间一年多,家里就有了2万多的存款。她悄悄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帮助申请危房改造,补贴4万元盖起了新房,由于钱不够,厨房当时没有建好,她打算用这笔存款盖厨房,“不能光靠国家帮,自己挣钱最体面。”
“扶贫车间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万多元的租金收入,还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些外出务工的妇女都回来了。”连樟村第一书记张雪凡介绍说。
在村里的生态蔬菜基地旁,张雪凡向记者介绍了基地的有关情况。2017年,连樟村与英德市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合作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20亩大棚蔬菜基地,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合作社提供肥料和农药,当年吸引了12户贫困户入社,户均增收4852元。“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挂念的贫困户陆奕和,就在蔬菜基地承包了3亩地,一年收入近3万元呢。” 张雪凡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以前连樟村穷,是因为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现在好了,近1400亩灵芝公园、400多亩茶园将为发展生态旅游带来新契机,特产街已投入使用,观光茶舍、旅游接待中心、精品民宿、花海等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规划或建设中。”让张雪凡欣慰的是,随着产业的兴旺,村民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现在通过务工、承包大棚赚到了钱,他们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了解到,作为英德市连江口镇曾经唯一的省定贫困村,连樟村482户2225口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5户137人,经过干部群众两年的不懈努力,已全部实现了预脱贫目标。
新农村“照片墙”上了央视
在连樟村村委会门口的醒目位置,有一面照片墙,若干幅新旧照片,讲述着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庄的变化:砂土路变成水泥路,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设施从无到有……让村里人引为自豪的是,这面照片墙曾在央视的荧屏上停留了3秒钟。
53岁的张雪凡清楚地记得,2016年5月他来到连樟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时,村中河道积淤、污水遍地、人畜杂居、房屋破旧、道路不畅的情景,“说实话,当时心情非常沉重。”更为糟糕的是,村子是软弱涣散村,村集体没有钱,村委会平时也不开门,村干部只好带着公章流动办公,谁家有事,就把公章带到谁家去盖。长期以来,村干部在村民心中没有威信,号召大家建设新农村,几乎没人响应。
张雪凡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有特殊感情,当初主动报名下村后,花了近2个月时间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尤其是贫困户的情况。对于村子的每一点改变,他都看在眼里。他介绍说,村子的巨大变化,主要发生在2017年31岁的村书记陆飞红上任之后。他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攻坚克难,拆除违章建筑,开展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跃。
陆飞红自家所在的丘洞村民小组有34户人家,耕地仅110亩。在硬化道路、兴建排污排水系统和高标农田整治时,涉及到20多户村民的危旧房清拆和土地征用,起初许多村民不愿配合。陆飞红跟父母和弟弟商量,带头无偿清拆了自家两间杂物房,又拿出来3分耕地供集体使用。妈妈开始也有些情绪:“家里一共才1.5亩地,一下子交出去3分!”陆飞红劝她说:“我当书记,我不带头谁带头?”随后,仅用一个星期时间,丘洞村民小组就完成了清拆和征地任务。
在陆飞红的带动下,甜塘村小组长、党员陆志坚也无偿拆除了自家杂物房和猪舍;根竹坪村小组长、老党员邓益斗带头投工投劳,在村里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连樟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现在村里有了好产业,有了好的人居环境,一些在外打拼的游子也愿意回来创业了。”张雪凡对未来充满期待。
发展蓝图铺展开来
陆飞红是村民公认最忙的人,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给3位保洁阿姨开会,跟她们划定各自的包干区。陆飞红说:“村子漂亮了,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没有跟上,必须想办法扭转。”
陆飞红19岁退伍后,本打算在大城市打工,但当时的村书记卢福德一直动员他回村工作。就这样,他从一名普通村干部到现在的当家人,一干就是14年。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时,陆飞红在村委会门口迎接,一见面便给总书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陆飞红激动不已,“‘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现场聆听总书记这句饱蘸深情的话,我深感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
其实,连樟村曾经有过支柱产业:种砂糖橘,种植户一年至少也有三四万元收入。2010年,被称为“柑橘艾滋”的黄龙病在村里爆发,许多种植户忍痛砍掉果树外出打工。面对惨痛教训,陆飞红特别注重推进产业多元发展,“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成为村里的当家人之后,他开始大施拳脚。
林下经济、高附加值种植业、生态旅游、电商平台,只要能让村民赚钱,他都想试一试。采访过程中,他还让记者尝一尝他的战友专程从湖南寄来的萝卜干:“你觉得口感怎样?我们村也有不少村民种萝卜,想给他们找一条出路。”
春节期间,连樟村乡村游火了一把,村里推出的特色项目吸引了如潮的人流,陆飞红带着村干部们现场维持秩序,一连几天嗓子都是哑的。村口的一户人家临时搭建的餐馆,几天竟赚了一万多。这更坚定了陆飞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决心。
灵芝公园是村旅游产业规划的一个重点项目,第一期规划160亩,陆奕和等贫困户已签订了在公园务工的合同。村里计划再帮助投资商租用西坑组1230亩山地,用于扩大灵芝公园规模。为了顺利租地,陆飞红春节前后操碎了心。西坑组30多户人家,他一家家拜访,跑了一个多月,有些村民因怀疑村干部从中拿好处,不太愿意配合,“不租不租,什么旅游产业,我们没兴趣。”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陆飞红苦口婆心,耐心地做工作,“村干部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如果发现问题,欢迎随时举报。但错过这样的机会,以后是要后悔的。”靠着这股韧劲,地是一亩不少地租了下来,但陆飞红受的委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干事,就不要怕得罪人。等到蓝图变成现实时,相信我们现在的担当会赢得百姓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