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探索“双向组团”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4-07-24 10:23: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本报西宁讯 (通讯员 袁斌)去年以来,青海利用援青省市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组团式”援青制度优势,探索“双向组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东部省市“组团式”医疗教育专家帮带本地学员的基础上,从省内的医院、学校中择优选派学员“组团式”赴对口支援省市跟学,推动“请进来帮带”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切实改变人才培养多头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双向发力、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择优选派,夯实培育基础。坚持严标准、高条件确定本地培养和赴外跟学人选。一方面,按照“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要求,根据帮扶人才专业结构,结合受援单位急需紧缺专业、科室建设需要,对本土现有人才进行分析,建立本地人才库,把最有培养潜力的业务骨干组织起来,组建高质量承接团队,按照1:3比例,建立师徒关系,以整体帮带确保有人学、学得好、用得上。另一方面,立足关键岗位、关键技术、关键人员,按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管理人才为辅”的原则,精准择优选派工作表现突出、好学上进、身体健康、具有培养潜质的本地教师、医生各50名赴援青省市优质学校、医院跟学,进一步扩大本地人才培养数量。目前,100名跟学人员已赴援青6省市开展3个月以上跟岗学习。

  接续指导,提升培育质量。本土人才帮带方面,坚持不间断、持续性、跟踪式帮带,为学员逐人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一人一档”跟学档案,做好帮带工作的跟踪记录。在“组团式”支援和帮扶人才轮换时,充分考虑专业和岗位相匹配,轮换后继续由新选派的支援帮扶人才接替指导,避免出现跟学断档。赴外跟学方面,统筹考虑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优先安排有结对关系的本地学员随结束援派任务的导师到支援单位继续跟岗学习,跟学学员以干代学、以工代训,重点强化业务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学习掌握本领域、本专业前沿科技和经验方法,从“跟着学”到“跟过去学”,真正实现学得深、学得久、学到位。截至目前,各医疗教育团队共结对帮带培养1200余名学员,累计外派送学530余人次,培训本地人才3万余人次,受援地人才总量、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严考核,强化培育实效。突出以考核明导向,以激励促担当,将本地接受帮带学员的跟学情况纳入支援帮扶工作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薪酬待遇等挂钩,进一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同时由派出单位与赴外跟学人员签订跟班学习培养协议,就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期限、纪律要求和学成返回后的最低服务年限进行明确,避免跟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坚持优秀者优先,对表现优秀、学习成效突出的赴外跟学人员,在晋职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对考核优秀的赴外跟学人员,将其跟学学时按规定折算为当年度本人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

  用心关爱,解除后顾之忧。进一步加强对跟学人员的关心关爱,参照中组部、教育部等“西部之光”项目资助标准,按照每人每年6万元的标准对赴外跟学人员进行资助。同时要求派出单位承担学员每年两次往返差旅费,并为学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派出州、县党政领导班子回访时,到学员跟学单位进行看望,加强工作交流,了解学员跟学情况,推动提高跟班学习实效。积极谋划举措,打通学用贯通“最后一公里”,探索推行编制“州聘县用”,采取签订协议等方式,打消帮带学员和赴外跟学人员“后顾之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省级有关人才项目,多举措让带出来、学归来的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