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丹县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实行“1223”模式,着力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
立足“一个支点”,筑牢社区“主阵地”。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力量,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标准要求,在6个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组织198个单位、2578名党员与社区重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全面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广泛开展“六联”“六式”服务活动,推动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联合使用。
实行“双向共管”,确保管理“全覆盖”。8个乡镇与6个社区签订“双向共管”协议,把2336名农村流入城区党员以乡镇为单位分别纳入联系社区进行统筹管理;组织116名城区居住村“两委”成员到社区报到,配合社区服务管理本村流入城区党员群众;依托敦煌、哈密等劳务基地党组织,组织64名县外务工村“两委”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0名党员群众,定期开展服务工作,督促更好发挥作用。
实施“两大行动”,打造攻坚“生力军”。结合全县“本土人才培育”和“10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工程,全面实施“精准服务”行动,今年共接受农村流入城区党员就业创业咨询240人次,发送就业信息180多条;以乡镇为单位,大力实施“引导回归”行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流动党员与村上结成帮扶对子,每半年开展一次实地观摩、座谈交流、建言献策活动,共引导49名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的流动党员带头回乡创业。
建立“三项机制”,构建城乡“大家庭”。建立精细化动态管理机制,8个乡镇对外出党员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逐一建档立卡。建立网格化分类管理机制,6个社区划分网格25个、楼院120个,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25个、楼院党小组55个,把112名党员联络组和党员责任区设在楼栋。建立常态化教育管理机制,依托流动党员党支部和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