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赫章县围绕干部考察工作提质增效,聚焦联络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角色定位、破解实践难题、优化履职路径,推动联络员当好“统筹员”“协调员”“质检员”,今年以来在开展的19批次干部考察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精准选人用人筑牢第一道防线。
精耕“统筹田”,以硬实力扛牢责任。“考察工作就像精密仪器,每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县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负责同志介绍。为确保考察无偏差,赫章县从三方面锤炼联络员硬素养:一是抓政策储备。今年以来,组织联络员系统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政策文件12场次,开展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等流程模拟演练10余次,确保人人熟悉全流程规范。二是建应急机制。针对行程调整、谈话对象突发反馈等情况,制定应对预案,在10余次考察中成功化解材料补充不及时、参会人员临时变动等问题。三是严质量标准。推行“时间节点+信息核对+材料审核”三重把关制,在19批次考察材料审核中,累计发现并修正信息误差5处,严守“零差错”底线。
巧织“协同网”,以聚合力提升效能。“考察不是‘单打独斗’,要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是联络员们的共识。在45名县管干部考察中,联络员刘旭通过“三方联动”提升效率:向上主动向考察组组长汇报进展4次,及时请示解决谈话范围界定、问题线索核实等难题6个;向内与33名考察组成员建立“每日研判”机制,当天梳理谈话记录90余份、完善考察材料10册,避免“事后补漏”;向外对接28个被考察单位,明确材料提交清单与时限,督促按时保质提交佐证材料45份,形成“信息互通、问题共解”闭环。
严把“质量关”,以精准度凸显价值。“考察的核心是识人,必须把焦点对准关键处。”在19批次科级干部考察中,联络员王云的做法颇具代表性。他紧盯民主推荐、重点考察、综合研判三大关键节点:推荐前逐一核验参会人员资格,确保范围无偏差;在考察中实时跟踪谈话记录,当场补全信息缺失项5处;在研判时梳理异常情况3条,在汇报中重点说明,为干部评价提供精准参考。此外,推行“事务分级处置”机制,将考察任务划分为“紧急突发”“常规推进”两类,在3次考察中优先处理人员变动、材料补充等紧急事务4件,避免琐事分散精力,让考察更聚焦识人辨才核心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