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彦洞乡:7000亩锥栗成为增收新希望
2025-10-21 10: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彭文源 王秀月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这个时节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彦洞乡黄门村锥栗种植示范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锥栗树枝繁叶茂、硕果压枝,成熟的栗蓬已经绽开,露出饱满油亮的果实。

  曾经的彦洞乡,不少山地几近荒芜。转机始于2019年,彦洞乡党委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定下“冷凉彦洞·锥栗之乡”的发展方向。

  “我们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彦洞乡党委书记李必桦介绍,乡里引进了福建企业,还成立了本地公司,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站在山岗上远眺,梯田绿意盎然。以黄门村为核心,辐射救民、瑶白、仁里等村的锥栗产业已经成型,6833亩锥栗林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增收的“聚宝盆”。

  在黄门村锥栗基地,一块“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这是彦洞乡与铜仁学院开展科技战略合作的成果,科技专家定期来到林间地头开设课堂,教授栗农关键技术。

  “以前靠老经验,现在学新技术。”种植大户彭太康熟练地演示新学的修剪手法,“按专家的技术做到位,锥栗产量可以提高三成。”截至目前,全乡已开展种植培训14期,覆盖农户1376户,并培养出46户种植能手。

  锥栗产业的发展绿了青山、暖了民心。在救民村基地,管理员范菊小说,在基地工作每月能挣4000多元,还能照顾90岁的老母亲。“采摘高峰期,基地日均用工超百人,月发放劳务报酬超过20万元。”锦屏县美栗侗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久和表示。

  要让农户增收更多,还得靠产业升级。在黄门村,一座崭新的锥栗加工厂已初具规模,工人们在调试设备。彦洞乡乡长龙见浈说,加工厂项目资金来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帮扶资金260万元、省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525万元,年加工能力可达100万斤,年产值2000多万元。李必桦则表示,今后还将引进脱壳、烘焙等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锥栗脆片、栗蓉馅料、锥栗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夕阳西下,满载锥栗的货车缓缓驶出了大山。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