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选调生,我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建设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头仙人山云雾缭绕,9个村民组散落在44.15平方公里的山林间,这些村大部分又小又弱。很多人家,年轻人在城里打工,老人留在家种地。

温智然(左)在地头和村民交流。(建设村村委会供图)
到村后,我首先盯上了基础设施。村里的通组路常被暴雨冲毁,村民卖农产品都要翻山找信号。修路、补信号是当务之急。为修好通组路,村干部和我天天跑现场盯进度。少数村民因为修路占了地一度态度不好,我多次上门交流,后来他们也想通了,路修好后货车能进到地头确实节省劳力,原本有顾虑的村民主动让出了菜地。
手机信号问题更棘手,山区地形复杂,运营商考虑成本不愿干,我们反复找通讯公司算长远账。最终,3个信号盲区新增2个基站。信号通了的那天,村民老朱和在外的儿子当场连线,很是开心。
产业上,在镇党委和区委统战部的帮助下,我们引入了流水养鱼项目,2万余斤大鲟鱼在流水养鱼基地里游弋,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租金。
村里有了一定改变,但村庄没人气,白天晚上都显得过于安静,这也是一个治理问题。我和村干部商量,能否举办村晚、实行和美积分制,以此凝聚人气、搞活氛围。
筹备村晚时,会打腰鼓的秦婶、爱编快板的朱叔,还有务工返乡的年轻人,大家凑在一块儿排练。演出那天,小广场上挤得满满当当,腰鼓队敲《红红火火》,台下老人跟着打节拍,村民自编快板,我和村干部合唱《相亲相爱》,都赢得阵阵掌声。
和美积分,比如清扫庭院得2分、参与森林防火巡逻得5分……50分可以换一袋洗衣粉、100分可以换一桶食用油。老党员代明钊是个积分达人,他不仅天天扫自家院落,还帮外出村民照看田地,最早把桶装油拎回了家。2025年,我们还争取资金翻新了村文体广场,添了篮球场、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
到村任职的工作生活非常充实,看稻浪翻滚,聊家长里短,我与村民共情、与基层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