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叫他‘吴书记’,如今叫他‘吴老板’!”在贵州省榕江县朗洞镇孖谢村,村民们这么称呼县农业农村局退休老党员吴才军。从带头创业的驻村第一书记,到扎根山野的油茶园主,老吴的角色在变,但那份带领乡亲们把荒山变金山的初心责任,从未改变。
2019年,已在农业领域耕耘38年的高级农艺师吴才军,主动请缨来到孖谢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第二天,他便开始干起自己的老本行,一头扎进田间地头。
“海拔适中、土质肥沃,这是发展特色种植的宝地啊!”踏遍全村山头后,他开出第一张“产业药方”——种植板蓝根。
“种这个能赚钱吗?”“种这个需要技术吗?”“从没种过这个心中也没底”……村民大会上,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面对群众的疑虑,吴才军立下“亏了算我的”军令状。这一年,他既是村里技术培训课的主讲老师,又是田间实操的示范员。从育苗到采收,他手把手地教,创新推行“示范种植+技术培训+保底收购”模式,渐渐地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凭着一股子较真劲,汗水浇灌出硕果。50余亩板蓝根示范基地当年亩均增收超3000元,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甜头。
两年驻村期满,人虽离开,心却留下。
“老吴书记,我家水稻长虫了怎么办?”“我家百香果怎么只开花不结果?”他的“远程热线”始终连接着山那边。微信里的种植咨询、电话中的技术指导,村民有不懂的就问老吴书记,过去的帮扶有了温暖的延续。正是这份用实干换来的信赖,让吴才军在2024年退休后作出了一个决定:重回孖谢村,接手油茶林。
吴才军重回孖谢村,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近年来,榕江县大力扶持油茶等特色产业,不仅将其纳入全县主导产业奖补范畴,出台《榕江县2025年主导产业建设扶持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更在资金保障、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全力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作为在农业战线耕耘多年的老专家,吴才军对县里的产业扶持政策了如指掌。他认为,政策这么好,技术也有支撑,不把油茶产业搞起来,太可惜了。揣着一摞政策文件和技术手册,他再次踏上了那条熟悉的进村路。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曾经规划整齐的480亩油茶林,因长期缺乏管护,杂草丛生。他拨开齐腰的荒草,俯身仔细查看茶苗长势,发现不少苗木因无人打理已经枯萎。“当年这些都是乡亲们一锄一锄种下的希望啊。”他蹲在地里,久久无言。
重整油茶林的战役随即打响。每天清晨,吴才军的身影都出现在茶山上。有次为了抢救病害茶苗,他冒雨忙到深夜,浑身湿透像个泥人。
就在茶林一天天焕发生机时,吴才军却从村民观望眼神中读出了新的担忧。村党支部书记罗永恒说:“老吴书记,这油茶四五年才见效益,咱们等得起吗?”
吴才军听在耳里,更记在心上。很快,他拿出了“以短养长”的新方案,创新“茶油+”模式,在600余亩油茶林下套种见效快的作物,包括50万株淡竹叶苗、2600株黄柏苗、4000株罗汉果苗等,当年就见收益。
地不骗人,只要肯干,荒山也能变金山。如今,600余亩油茶林重焕生机,已带动千余人次务工,发放工资26万余元。
夕阳西下,茁壮生长的茶苗在余晖中舒展枝叶,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