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哥,听说咱村养羊基地最近又进了80多只母羊,真的假的?”“对,今年年底咱村能分红9万元嘞!”近日,记者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山咀子村采访时,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村民口中的“老大哥”,指的是村里的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付学江。
今年57岁的付学江是海林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曾当过镇长,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在山咀子村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他一待就是3年多,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一心一意为村民们谋富路。
付学江(左一)在养羊基地指导防疫
山咀子村很小,辖区面积只有8平方公里,共138户、469人,是一个人少、地少、集体收入少的“三少村”,贫困发生率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户43人,多年来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民多靠着土地“刨食吃”,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在全镇一直排名靠后。
走在干净的水泥路村道上,很难想象这个美丽宁静的小山村过去的贫困。入目皆是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民居。村委会旁的村民广场白杨环绕,有篮球架和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离广场不远处,还有个电商服务站,专为村民提供网上代买代卖、缴费收快递等业务。
今年55岁的村书记苏秋梅,已经是村里12年的“当家人”,对村子的变化最有发言权。她站在广场上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来之前,俺村没有一条硬化路,2012年才通自来水,2017年才通宽带。咱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原来是块脏乱差的荒地,是付书记带着工作队员争取资金建起来的,让咱村民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他还让咱这个空壳村有了肉羊养殖产业,年增收9万元哩。账上有钱了,村里逢年过节也能给村民发点福利,还能干点亮化路灯之类的实事,村民对付书记打心眼里认可。大家都尊称他为‘老大哥’,要有几天看不到他,心里都不得劲!”
记者在村委会见到被村民们念叨的“老大哥”付学江时,他刚从村里的养羊基地回来,毕竟上了年纪,人略显疲惫,可一提到养羊,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要想让贫困村真正脱贫,没有产业可不行。刚入村我就带着工作队队员逐户调研,征求意见,确定了发展肉羊养殖的思路。”付学江说。
方向定了,说干就干。付学江带着工作队做设计、跑手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经多次协调,市级帮建单位同意出资80万元支持山咀子村建设扶贫养羊基地。
2017年10月是付学江到村扶贫的第5个月。随着热闹的鞭炮声,村里的养羊基地破土动工,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2018年4月,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可养殖1000只羊的养羊基地拔地而起,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养羊基地建起来后,配套设施并不全。付学江又多次跑电力、水务、交通等职能部门,为基地拉上了动力电,打了100多米的深水井,安装了实时监控防盗系统,联系了放牧的林场。
基地建成了,“谁来养”又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村集体经营风险高,寻求有养殖经验的大户合作经营才是“正道”。付学江发动亲朋好友,积极寻找合作伙伴。2018年7月,养殖大户吴金立进入付学江视线,经过多次洽谈、实地考察,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养羊基地投入生产。
目前,基地养殖优质绵羊600余只,付学江动员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让他们多一条增收渠道。2018年底,山咀子村因为产业拉动,提前退出贫困村行列,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1974年出生的王战强就是在养羊基地务工的一名脱贫户。他患有疾病,付学江主动帮他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安排他到养羊基地喂羊、打扫村广场卫生,现在王战强的工资加入股分红,年收入近12000元。记者到他家的时候,他正歪在炕上看电视呢,虽然说话不太利索,但看到付学江却透着一股亲热劲儿。
驻村工作队所在地,是租的一户村民家的半间房改造而成的,不过30平方米地方,硬是隔成了两室一厅一厨,厨房里木柴、树皮堆得满地。工作队一直自己劈柴生火做饭,而干这活最拿手的就是付学江。
1989年出生的董家宇是驻村工作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位,来自市卫健局。他告诉记者,之前自己没接触过农事,刚到村里的时候发现烧饭还得劈柴生火,着实犯了难。付书记手把手教他生火,他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学会。新婚的妻子此前对他下村颇有怨言,当在村里看到付书记蹲在地上生火做饭之后,就再也没有怪过他,反过来鼓励他,“付书记这么大年纪了尚且这样奉献,你这么年轻,更应该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下去。”
付学江性格宽厚,话不多。除了讲起养羊产业、介绍村里贫困户情况时滔滔不绝,说起自己对村里的贡献却几乎无话。记者问起他在村里这些年印象最深的事情,他想了很久很久,才说了这样一件小事。村里有个叫孙庆发的老人,今年70多岁了。有一天他蹲在地上生火,引火的东西不称手,很费劲,老人从窗外看到了这一幕,不声不响到后山捡了几麻袋引火用的松针,用一辆三轮车拖回来送给他,一分钱也不肯收就蹬着三轮走了。“这些松针,我用了两年都没用完。”他捂着胸口说,“这是村民对我最深的情谊,想起来就觉得特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