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西县六郎乡的小康图景
2020-06-24 14:3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王传林、陈迪隆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盛夏时节,六郎乡满目苍翠,生意盎然。沿着盘山公路,抵达南端最偏远的壕渠村,宽阔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着整个村庄,崭新的路灯沿村道一字排开,花椒基地里硕果累累,文化广场上洋溢着欢声笑语,田园的静谧与现代的便捷在这个村落相融共生,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一幅小康图景。

  壕渠村的沧桑巨变不过是六郎乡脱贫攻坚硕果的一角。如今,漫步在六郎乡各村组,总能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劲头,百姓都道国家扶贫的好,念党的恩情,惠民政策沁润心田,帮扶干部亲如一家,脱贫户人人都攒着劲儿谋发展,基础设施持续跟进完善,淳朴向善的乡风民俗正在形成。

  新地方搬出新天地

  “以前乡亲们都住在辽野的大山沟沟里,路不畅,水不通,电不稳。一下大雨,都急着跑东家,喊西家,总怕群众房子出问题。”回想起几年前场景,六郎乡兵营铺村村书记周友贵感慨万千。

  兵营铺村河西13个村民小组200余户人家世代散居在沟壑峁梁间,山大沟深坡陡,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缺乏外力帮扶,“闭塞、贫穷、落后”一度成为兵营铺村的代名词。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顺利实现脱贫?答案只有一个字:搬!

  “搬出大山天地宽,发愤图强报党恩。”兵营铺村易迁户乐建国家门口的这幅对联格外醒目。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从大山里搬进了集中安置点,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下雨也不漏,有了个稳定的住处,我也可以安心出门挣钱了。”乐建国笑着说道。乐建国一家原来住在河西僻远的深山中,隔河渡水,出行极其不便,很少有人上门,一家人的收入全靠一亩三分地,肩挑背扛,天晴下雨都在干,可一年下来也只能勉强糊口。几间土坯房年久失修,墙体炸裂,四处漏雨,早已成了危房。好在被纳入异地扶贫搬迁户后,岳建国一家搬到了河东舒家坡新建的安置房,从根本上解决了住房和交通难题,一家子越来越有精气神儿。

  站在干净整洁的安置房院落里,谈起这几年村落的沧桑巨变,从古路垭搬到舒家坡安置点的饶友兵的脸上同样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感慨道,兵营铺村精准扶贫这几年的发展成果远超过去几十年,一栋栋楼房建起来了,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道路更加平坦宽阔了,用电更有保障了,村级卫生室也建起来了,就连我们这么偏僻的地方学生都能用手机上网课了,漂亮大气的村房让村民们办事更加方便了,村民发展信心更足了。

  据老干部说,六郎乡兵营铺村是原兵营铺村、核桃园村、古路垭村三个自然村合并村的,金钱河穿境而过将33平方公里版图一分为二,是全乡最为辽野的、最为偏僻的一个村,境内几乎没有平坦的土地,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为摆脱落后面貌,“搬”成了全体乡村干部的共识。六年来,兵营铺村139户399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新天地,搬进了新生活。

  脱贫攻坚以来,六郎乡党委、政府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克服了库区滑坡等重重困难,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个村112个安置点于2018年底全面完工,2128户6093人全部搬家入住,“九有项目”全面竣工,安置点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完善。通过培育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公益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更多易地搬迁户吃上了产业饭,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渐能致富,易地搬迁“既能留住人,更能留住心”。

  新产业带出新路子

  夏忙时节,六郎乡一片繁忙。采桑养蚕,鸡苗孵化,除草护椒,香菇上棒,引蜂酿蜜,劳动者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用勤劳的双手耕作着致富产业,阔步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我虽然身体残疾,但人穷志不穷,只要我还能动的了,每年都会坚持养几张蚕,一定要用我勤劳的双手来实现脱贫。”说起养蚕,张泽喜高兴地合不拢嘴。

  张泽喜是罗坡垭村的因残致贫户,多年来一直因行动不便,无法外出务工挣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鼓励支持下,他主动要求小蚕共育并带头进行养蚕,每年仅养蚕就能实现增收10000余元。他的事迹感召着附近很多贫困户,说起他村民们就纷纷称赞,说他是身残志坚的典范。在乡村干部组织号召下,目前六郎乡有4个桑蚕产业示范村,管护桑园3000余亩,每年300余户农户进行桑蚕养殖,年养蚕1200余张,产茧4万余斤,年实现收入90余万元,户年均增收在10000元以上。

  贫困户曹树国是康家梁村的养鸡专业户,说起养鸡的打算,他内心都有些激动不已。当年为了让其他贫困户能够发展养鸡产业,他曾多次上门苦劝贫困户发展养殖,但部分贫困户非但不理解,还冷言冷语道:“赚钱你为什么不养?”看到乡亲们由于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对发展产业致富缺乏信心,他毅然决定自己带头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产业。

  2015年4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他购进第一批鸡苗1000只,因不懂技术,鸡苗在短短1个半月几乎全军覆没。不甘失败的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引荐和帮助下,多次到十堰、郧县等地学习养鸡技术,通过刻苦钻研,他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术。2015年8月,在市政府办和市畜牧局的联系和支持下,他第二批购回固始鸡苗2000只,当年收入达3万元。在曹树国生态养鸡赚钱效应的影响下,部分贫困户积极要求学习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产业。2016年6月,曹树国牵头注册设立郧西县国康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投资50余万元,社员7名,其中曹树国投资20万元,其他6位社员每人投资5万元,管理更加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脱贫模式逐渐形成。

  在曹树国带领下,合作社带动58户贫困户进行生态鸡养殖,户均实现增收2000余元。2020年初,合作社积极响应郧西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产业就业扶贫十三条扶持政策》,抢抓机遇,扩大养殖,已经孵化了30000多只小鸡,销售鸡苗20000余只。今年以来,以康家梁村为依托的养鸡技术培训班率先开班,全乡购置孵化器42台,40余名有志养鸡农户开启孵化模式。1至5月份,全乡统计共孵化鸡苗达12余万只,辐射本乡和外乡1000余户养鸡农户增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沟沟,能吃啥?”这样的疑问一直萦绕在六郎乡党委、政府的脑海——地理位置偏远、传统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收入低,长效产业如何发展?

  转机出现在2016年,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和入户走访,决定发展花椒产业。这些年,通过分批到韩城实地考察学习,组织本地有种植经验的农户在田间地头培训种植技艺,政府统一购置良种苗木在好田好地上集中连片发展。如今,六郎乡已建成10000余亩花椒基地,因栽种、管护得当,在雨水的浸润下一棵棵花椒苗奋力从土壤中钻出青翠的嫩芽,长势喜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六郎乡脱贫产业快速发展,1000亩桑蚕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10000万花椒基地、2000亩香椿基地、200万袋香菇菌棒、10余万只生态鸡、2万余只马头山羊、1000余箱中华蜜蜂、1000亩茶叶基地……一个个特色产业的落地生根滋养着一方人民,将发展的动能和希望精准输送到人到户。眼下,贫困群众正搭乘着特色产业“专列”,驶向美好幸福的明天。

  新设施带来新体验

  “六郎必须抢抓精准扶贫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让村子发生变化,让群众感受到精准扶贫政策机遇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这是六郎驻村工作队与乡村干部的共识。

  说起基础设施,很长时期内都是六郎干部群众心中的一个疙瘩。脱贫攻坚战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六郎基础设施的改善,全方位考虑,全力以赴支持,全面改善了六郎基础设施条件。

  “早些年,外面的车辆都嫌路途远、路面颠簸,不愿进来,我们出产的香椿、香椿酱等农副产品虽然产量很大、品质上乘,但受到交通的制约,运输成本高,保鲜难度大,每年收益受到了很大影响。现在,村级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商家上门采购,运输也便捷了很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香椿的销路难题,合作社的收益越来越好,运营也更顺畅了。”郧西县百旺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德宝介绍到。今年,百旺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共累计出产成品香椿四万余斤,在速冻技术和完善的交通保障下,鲜香椿在快速分拣包装后销往十堰、西安、陕西等地,基本解决了香椿的销路问题。

  “路通了,群众心的也就通了,一通百通,矛盾也就少了很多。”两岔河村支部书记杜林同样感受很深。早些年,受交通制约,出行极其不便,与外界的长期阻隔固化了群众思想,许多纠纷矛盾由此应运而生。随着交通的畅达,小乡村与外界融为一体,群众出门办事方便快捷,思想更加开阔,邻里和睦,干群和谐,打通了公路,更打通了群众的“心路”。

  康家梁村山高坡陡,高海拔地区供水困难、全域季节性缺水一直以来困扰着乡村干部。2018年以来,随着集镇水厂工程的延伸,辐射到了康家梁村全村,彻底改善了群众的饮水条件,现在所有群众不仅实现了全年稳定供水,水质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三院村距离集镇卫生院14公里,看病难一直困扰着三院村民。2018年,在全乡统一规划下,为三院村新建了卫生室,并配备了相关医疗器械和坐班医生,村民们在村内就能实现日常疾病的诊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难题。

  “以前看个小病,早上老早起来赶车,到集镇卫生院排队、诊断、拿药,一趟折腾下来回到家都快天黑了。现在好了,新建的大队卫生室离家很近,看病方便又快捷。”三院村村民王德义说。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六郎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规格是空前的、规模是空前的,既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更催人奋进,推动了六郎乡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惠及全乡群众。六年如一日的奋斗,正改变着六郎的面貌,观大路二级路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集镇建设加速推进,正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集镇功能全面完善,集镇水厂全面运行,覆盖沿线6个村12000余人;近300公里的通村公路连接起各个村组院落,为群众便捷出行奠基护航,178处人畜饮水工程将健康的安全饮水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千家万户,17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9个村村级卫生室、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转健康,电网、通信网覆盖率全面提升......一系列的新设施正给六郎群众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为六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改变着六郎群众的新生活。

  2020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六郎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收官工作,不断为乡村振兴铸基础,为民生谋幸福,为建设幸福六郎、和谐六郎、康养六郎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责编:车婧